堅持實事求是
吳仁寶有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先進理念,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定性與因地製宜發展華西的創造性高度統一,使華西村敢為人先,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
熟悉吳仁寶的人都說,他是一個講實話、做實事、求實效的人。吳仁寶對實事求是有著更深刻的體會。他說:“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隻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能大難化小難,小難變不難。”四十多年來,他帶領華西村的幹部群眾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從本村實際出發,用科學的態度、獨特的理念、創新的思路,引導華西的改革和發展,走出了一條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路子,這也是華西村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奧妙所在。
“吃透兩頭”、“兩頭一致”。這是吳仁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獨特理念。他認為,作為基層領導,要創造性開展工作,就要吃透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實際。兩頭吃不透,就會吃夾生飯。同時,要一手抓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同各級組織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眾保持一致。1998年4月,江澤民同誌在視察華西時,對吳仁寶“吃透兩頭”、“兩頭一致”的理念十分讚賞,連聲說“好!好!好!”四十多年來,他堅持不懈地追求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華西村的實際情況和群眾利益三者的完美統一。在執行上級精神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對於有條件做的,就領先做;對於暫沒有條件領先做的,就爭取今後領先,使華西村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堅持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有勇有謀才能總攬全局,遊刃有餘。吳仁寶正是這樣,他不但敢於實事求是,提出創新的思路,而且善於把創新的思路變成發展的舉措,表現出了共產黨員敢為人先、敢於超越的創新勇氣。1979年,全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吳仁寶認為,華西村人多地少,工業發達,集體家底厚,分田到戶不適合華西的實際。他提出了一個調整產業結構的方案:全村500多畝糧田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絕大多數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上去。這一做法得到了群眾的支持,為華西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全國掀起了鄉鎮企業改製的浪潮,許多地方都在搞企業轉製。吳仁寶提出,華西村要搞“一村兩製”,村民既可以搞集體,也可以從事個體,但幹部不得搞“一家兩製”,更不允許搞“一人兩製”。使華西村走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經濟發展新路子。黨的十五大以後,蘇南鄉鎮企業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有關部門明確提出要“抓大放小”。吳仁寶認為,改製的真正目的是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相適應,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效益。他根據村辦企業的實際,提出了一手“抓大放小”,一手“抓大扶小”,必要時還要“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對毛紡廠、線材廠、型鋼廠等關係華西經濟命脈的大企業抓住不放,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將一些效益較差的小企業轉給個人經營;對有發展前途的小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麵加大扶持力度,增強它們的競爭力;對原來準備投資10億元的造紙廠和煉鋼廠,則果斷地“放”,讓客商加大投入,華西隻用土地和配套的水、電、氣入股,以減少風險。華西村的改革思路新,有特色,別開生麵,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華西的實際,調動了各方麵的積極性,使大中小各類企業都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華西沒有一家虧損企業,沒有一家不盈利的企業。2003年8月,吳仁寶根據中央電視台的有關報道,提出了“新投項目‘急刹車’、技改延伸項目‘開穩車’;已投項目‘開快車’”的“三車原則”。這和中央2004年提出的宏觀調控、科學發展觀,不搞“急刹車”、“一刀切”完全一致。使華西的發展在宏觀調控形勢下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重視製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