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十年添個零”
1999年,魯冠球提出了“奮鬥十年添個零”的口號,這既是萬向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也是萬向以往業績的精練概括。
上世紀70年代,萬向日創利潤1萬元,員工最高的年收入逾萬元;80年代,企業日創利潤10萬元,員工最高的年收入10萬元;90年代,企業日創利潤100萬元,員工中出現了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的人。
2009年,是萬向創立40周年。魯冠球和他的同事們打算獻上的禮物是:日創利潤1000萬元,員工最高的年收入1000萬元。
魯冠球的這一目標可不是空中樓閣,因為它具有堅實的支撐和基礎。首先,萬向已經建立起了一支包括200多名碩士、博士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其次,萬向已經形成了自主的創新體係;第三,萬向具備了強大的資金實力;第四,萬向構建了遍布全球的市場營銷網絡。這些都是萬向跨越的有力支點。為實現這一目標,下一步萬向還是要在發展汽車零部件上下工夫,其措施包括:在原來產品的基礎上繼續做精做專,保留優質的部分,外延有潛力的部分;大力開發新的項目、新的產品去適應市場,把產業鏈從零件到部件到係統,再從電池到電機到電控到電動汽車;繼續以聯合、兼並、收購等方式,走低成本擴張之路,進一步做大企業的蛋糕。魯冠球提出,要一切圍繞發展生產力,一切圍繞提高員工的素質,一切圍繞為社會作貢獻,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優化資源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
對萬向的未來,魯冠球充滿了信心。同時,強烈的危機感也時刻伴隨著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魯冠球明顯地感到,與國際同行相比,無論是規模、技術、資金、人才,萬向都隻能說是個“小弟弟”。他認為,萬向當前問題的關鍵是,企業效益不夠好,發展速度不夠快,員工收入不夠高,其核心是企業的實力不夠強大。他甚至還擔憂,萬一萬向哪一天會倒塌,這將何以麵對31800名員工!他每天過的日子真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日均創利400萬元,年均年增長25.89%,職工人均年收入2.4萬元,其中最高年收入逾400萬元……這是一組令多少人讚歎不已、羨慕不已的數字。而魯冠球卻絲毫沒有一點成就感,有的是對當前和未來的憂慮。可是,也許正是這種憂慮,才是一個企業在做大後保持繼續發展態勢的保證。
選編於騰訊網2008年8月3日
作者:佚名
短評:從一個窮極思變、帶著幾個農民搞鐵匠鋪的大膽青年,到今天家大業大、謹慎行事的傑出農民企業家典範,他為祖國創造了一個在細分領域裏的民族品牌——萬向集團。近四十年來,隨著商業周期的更迭,一個又一個“明星”企業交替登場,一個又一個暴利產業冷熱輪回,唯獨魯冠球成為中國商界屹立不倒的“常青樹”。有成功的秘訣嗎?不知道。我們隻知道他說過:“有目標,沉住氣、悄悄幹。”他還說過:“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如果控製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錯誤。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華,但力量不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