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農民企業家章仕福的執著追求(2 / 3)

依靠頑強的拚搏精神,章仕福不僅脫了貧,還成了一個擁有40多萬元資產的店老板。

窮則思變,章仕福富了,也變。他說:“賺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店老板改行

一則消息,改變了章仕福的後半生,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1995年元月,章仕福翻開一本雜誌,被一則消息吸引住了:我國著名的養牛大王李福成52歲開始創業,靠5000元貸款買了6頭架子牛飼養開始起步,短短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養殖、加工一條龍的“牛業大王”,受到李鵬總理的接見。不久,章仕福又親眼看見一名外國客商在武漢市東湖區承包2000畝山地和1000畝水麵,從事種養殖業立體開發。書上寫的和眼前看到的事實,說明了一個道理:農業開發大有可為!在家鄉有大片大片山地和水麵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經濟效益,這是一筆巨大潛在的財富!想到這些,章仕福徹夜難眠,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頭腦中產生。

“你是不是瘋了?店裏生意紅紅火火,跑回家種什麼果樹養什麼牛!”妻子占珍娜第一個激烈反對!

接著,嶽父、父母、兄弟、朋友都持反對意見,親朋好友沒有一個讚同。

一位名叫徐長光的朋友說:“仕福,你現在存款有幾十萬元,吃穿不愁,何苦去冒這種風險?再說,投入幾十萬下去,萬一碰上天災,不傾家蕩產才怪呢。”

章仕福據理力爭道:“人活著需要吃飯穿衣,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穿衣。我想幹一番事業。這是事業,你明白嗎?”

朋友爭辯不過章仕福,但仍然關注著他的事業。在章仕福的積蓄全部投光之後,這位朋友毫不猶豫地把準備用來買新車的216萬元存款送到章仕福手上,說到這些,章仕福格外激動。

兒時艱苦的身心磨煉,讓章仕福形成了倔強、執著的性格,他認定的事兒很少有人能夠改變。盡管回家搞農業開發的事情遭到全家人的反對,他還是踏上了返鄉的列車。

1995年3月,他回家談投資意向。5月,簽訂了投資合同。7月,就攜妻兒離開武漢回到家鄉。8月,200畝山地挖山整地全麵展開……

流淚的硬漢

英雄流血不流淚。章仕福這條鐵骨錚錚的硬漢,因一場糾紛流下了他傷心的淚水。

1996年春天,200多畝山地全部種下了板栗、椏柑、布朗梨等果樹。春風一吹,果樹紛紛綻開了嫩綠的新芽。章仕福看著春意盎然的果樹,心裏美滋滋的。這些“搖錢樹”展示著他明天的宏偉藍圖。

然而,有幾次,他發現數十株果樹被人折斷或連根拔起。起初,他認為是頑皮的村童搗蛋。可是,砌好的圍牆被人推倒,開通的公路被人連夜挖成壕溝,破壞活動越來越不像話,他才發現絕不是一般小孩所為。原來,他投資3萬多元修通一條通往養殖場的簡易公路,有九分多山地不知山主,沒有落實好征用費。而這塊有3家主人的山地,卻提出了高達4萬元的賠償!這種索要對正在創業的章仕福來說,無疑是一道無法接受的難題。

糾紛由此而起,矛盾不斷尖銳,最後完全公開化、白熱化。有一次,建築牛欄時,十幾車建築材料被人堵在途中無法進場,不得不卸在路旁過夜。對方大有“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來人留下買路錢”之勢,無論好說歹說也不成!

在野蠻和愚昧麵前,章仕福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此時,他已經投資40多萬元,耗盡了十年時間的全部積蓄。不幹不成,幹又艱難。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深情地對妻子說:“珍娜,反正這次我豁出去了,大不了傾家蕩產。你就作好重新嫁人的思想準備吧。”

賢淑大度、通曉事理的占珍娜,盡管剛開始時極力反對創辦綜合養殖場,但此時已經極力支持丈夫的事業了:“我們盡力找鄉村幹部調解。萬一將來虧了本,樓房被拍賣了,就全家人搬到山上去住,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我會永遠跟著你的。”

經過鄉村幹部長達3個月、數十次的調解,終於以6000元的補償費平息了這場風波。這場糾紛卻給章仕福帶來直接經濟損失2萬多元。公路開通那天,上饒縣委書記江厚全聞訊來到養殖場,高興地鼓勵道:“小章,聽說你把在武漢賺的錢帶回家鄉搞農業開發,很不錯。以後有什麼困難盡管提出來,政府一定會支持你的,你就放開手腳大膽地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