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春天踏著輕盈的腳步悄然而至,和煦的春風正在吹綻千樹萬樹的枝頭。我們走進上饒縣煌固鎮沿阪村的一幢三層樓房大院,一位青年漢子應聲而出。他就是上饒出名的種養大戶綜合養殖場場長章仕福,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對農民生活和思想上的巨大影響,也看到了農村的明天……
章仕福,中等身材,微胖的臉上煥發著動人的容光。看著這位手拿大哥大、腰別BP機的青年農民,誰會想到,他曾經窮困潦倒、難度溫飽。就是他,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奮勇拚搏,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成為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商海試水
章仕福有兄妹5人,他排行老三。這麼一大群子女,在計劃經濟時代,難逃戴“貧困帽”的厄運。剛念完小學,他就失學了。靠種田維持生計的父母,要把子女養活就已經很艱難,哪裏還有錢培養他們讀書。有時候,家裏窮得沒米下鍋了,母親從早晨就出去借米,直到中午都沒有借回一粒米,鄉鄰們也同樣窮啊。無奈,母親隻得炒一碗黃豆,燒幾碗開水讓子女們吃了充饑。
邁出小學的校門,章仕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下煤窯、上工地,跑鷹潭、走福建到處打零工賺點微薄的工錢。18歲這年,他開始學石匠手藝,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賺大錢,摘掉這頂戴在全家人頭上的“貧困帽”。一日,村裏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說:“仕福,跟我去做幾天石匠,好嗎?”他隨著這位朋友來到了鷹潭市某地蓋房子。原來,這位朋友當了包工頭,到處承包建房工程,賺很多錢。章化福賺著每天五元錢的工資,心裏怎麼也無法平靜:“他僅比我大一歲,他能做的事,我為什麼做不到?”不久,他就隻身一人來到福建龍岩,也想找個工程“承包”。經過幾天的奔波,他果真包下一個建花壇的工程。不由信心百倍,晝夜不停地幹。8個月下來,竟然賺了8000多塊!這一年,他才21歲,怎麼看也是個毛頭小鬼。
正當章仕福做著當富翁的夢想,一次惡運又讓他傾家蕩產……
逼上武漢
當包工頭可賺大錢。章仕福認定這條道,就想一直走下去。23歲這年,章仕福在鷹潭市承包了一個118萬元的建築工程。然而,當他簽好合同,搭起工棚,正在源源不斷地運輸建築材料時,國家突然控製搞建築,這個工程必須下馬,這次章仕福虧損217萬元!如果拿每天5元錢的泥匠工資計算,他需要大半輩子才能還清。為著還債而度過每一天,那樣的人生該有多麼黯淡。
一個人消沉到極點,就會尋求解脫。沉重的債務好像把章仕福的脊椎骨抽掉似的,他無法堅強地站起來,整天關在屋裏唉聲歎氣,或躺在床上懶得動身。這時,他已結婚。妻子占珍娜是個當獸醫的姑娘,她承包觀上村的獸醫業務,就把家也安在那裏了。租了個房間和章仕福一起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看見丈夫整天灰心喪氣的樣子,占珍娜一邊辛勤地勞動,一邊不停地鼓勵他振作起來。在這樣的日子裏,悄悄地熬過一年多時間,房東葉方東終於發話了:“仕福,你整天這樣怎麼行,總該想想辦法呀。”章仕福沮喪地說:“我已經沒有辦法想了。這麼一大筆債務,靠做工是絕對還不起的。”
“我們一起去武漢補輪胎如何?聽說那邊很少有人做這種活,說不定能賺些錢。”
葉方東學得一手補汽車輪胎的手藝,他的父親是湖北武漢人。解放前夕,葉方東的父親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名軍官,部隊路過上饒時和他母親產生感情,就悄悄溜掉當逃兵,在觀上村安家。因此,葉方東的根在武漢,對武漢有所了解。章仕福在葉方東的鼓勵下,終於決定去武漢試試看。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留下200元給妻子做生活費,就和葉方東一起直奔武漢。
這年正是1985年,改革的春風早已吹綠大江南北。已近乎絕望的章仕福被債逼上武漢,卻逼出了一條通往富裕的大道。盡管道路上布滿荊棘和坎坷,章仕福仍十分感激他的房東葉方東。
來到武漢,他們隻剩下70元錢了,喝開水也得省著點。一天,陰沉沉的天氣讓人心煩,心灰意冷的章仕福想去散散心,到街上隨便走走,反正路已走到這份上,再怎麼痛苦也徒勞。在一家菜市場旁邊,停著一輛軍車,駛室內坐著一位解放軍戰士。章仕福不由兩眼一亮。
“解放軍同誌,請問你們部隊有沒有破裂的輪胎需要修補?”
“有,有許多。我們買好菜就回去。你可以搭我們的車去看看。”
章仕福沒來得及和葉方東商量,就搭著這輛車去談生意了。部隊首長熱情接待了這位誠實憨厚的江西小青年,滿口同意把業務給他做。這一下子,真可以說是絕處逢生!章仕福激動得差點哭出聲來,立即借了700元錢和葉方東幹起修補輪胎的活兒。這一幹就是九年。
章仕福在人生地不熟的武漢,誠實做人,勤奮勞動。在短短46天時間,就和同伴們接下了卷煙廠、拖拉機廠等七家單位修補汽車輪胎的業務,獲利118萬元,分得紅利2360元。他堅定了對生活的信心,於是他早出晚歸,苦心經營,到1989年,不但還清了債務,還結餘5萬多元。接著,他又用這筆錢辦起輪胎修理廠和汽車配件經銷部,從此每年純利都在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