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永遠忠實於腳下土地的農民企業家賴達雄(5)(2 / 3)

第二步,2001年,銀川市新市區的銀川市金屬鎂廠破產拍賣,該廠占地240畝,有廠房、庫房、辦公樓房等建築麵積1萬平方米以上,鄰鐵路專用線,位於規劃中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正在籌劃興建集團儲油罐區、物資倉庫的楊興義,得知信息後,親自到現場考察,認為這塊地方既適合建設倉儲區,又可開發其他項目,並有很大的升值潛力。當機立斷投標收購,最後以700多萬元成交。當年建成了3萬噸規模的儲油罐區,三年建成10萬噸規模的儲油罐區,利潤豐厚。同時,開發了70畝的農業園,第二年種植瓜果蔬菜,供應采油職工食用。2004年經自治區經委同意,將在儲油區內鋪設鐵路專用線,為擴大倉儲規模、增加轉運站功能創造條件。

第三步,2003年,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三級政府,單方麵廢止“招商引資”政策和與民營企業簽訂的開采石油的協議,定邊縣強行低價收購了興俊集團有限公司50多口油井,這對興俊集團,對楊興義是一場災難,沉重打擊。固定資產損失達兩億多元,產業損失達80%之多,年利潤損失一億多元。飽經風霜的楊興義麵對殘酷的現實,不衝動,也不氣餒,而是從容應對。一方麵主動向有關政府、中央有關部門、國家領導人反映情況,要求依法公平處理,一方麵積極搜集信息,尋求新的商機,先後走過八個省、市、自治區考察論證過不下30個項目。在自治區實施“大銀川”發展戰略的鼓舞下,他看到了經營成品油的商機。經與中國石油化工公司洽談,在自治區有關部門支持下,2004年,從中國石化公司取得了成品油銷售的資質。當年投資在銀川收購1個加油站,自己建了2個加油站,2005年又建成4個加油站,並將繼續增建。一個民營企業,既鑽采原油、打井、修井、運輸、儲存,又批零兼營石油,在全國民營及民營企業家中都屬於個別。

同時,楊興義與幾個企業經營者合作,於2004年在烏海市新建了生產焦炭及其附產品的煤焦化控股企業,陸續投資3000萬元,已建成30萬噸生產能力的焦爐,投入生產,初見成效。

第四步,參股國有企業,進入石油壟斷行業。2005年2月《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按照中共中央的建議,強調:“消除影響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體製性障礙,確立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公平競爭”。明確規定:“允許非公有製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製。對其中的自然壟斷業務,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非公有製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業務,非公有製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這是楊興義久盼的政策法規,更大的商機。他主動與長慶油田及其西部中油石化有限公司商談,積極爭取,取得共識,將在長慶油田區塊內的18口油田作價,以35%的份額參股國有企業控股的有油龍翔商貿有限公司,2005年3月正式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並開始運行。從此,興俊集體這個獨資民應企業,以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與國有企業在一個經濟實體內,聯合開采石油,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