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永不言退(4)(3 / 3)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想太多,相信你的直覺。”斯萬克說,“每當他用堅定的語氣這樣說的時候,你會馬上放鬆下來,因為你知道,既然你被他選中,這就意味著他完全信任你能演好這個角色。”伊斯特伍德幾乎是照著保羅·哈吉斯的第一稿劇本進行拍攝的,唯獨在結尾部分,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保羅,看來我們別無選擇,”他對哈吉斯說,“瑪吉必須以那種方式死去。我知道你不想找麻煩,但是,這是最合理的結局。”在伊斯特伍德的堅持下,哈吉斯對劇本作了修改:為了幫助高位截癱的瑪吉保持她的尊嚴,也為了減少她繼續活下去所不得不忍受的痛苦,鄧恩對她實行了安樂死。

正是這一改動,使得《百萬美元寶貝》在結局部分轉變為對生命倫理的探究,也使得該片上映之初遭到了全美各地宗教組織的抗議和抵製。伊斯特伍德仿佛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審判席上,《基督教箴言報》的一篇文章如此寫道:“經過這麼多年,我們驚訝地發現伊斯特伍德先生仍然沉溺於他的暴力主張之中,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他居然會對一個病床上手無寸鐵的年輕女子下毒手,在他的世界裏,生命似乎毫無尊嚴可言。”對此,伊斯特伍德不得不站出來反戈一擊,他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說:“我始終是自由陣營中的一員,我尊重生命,但決不虛偽。正如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那樣,結束生命恰恰是要給生命一個充滿尊嚴的退場。就像一個拳手,他可以被擊倒,但他不能因為懼怕對手而逃離拳台。”這場爭論無形中幫了伊斯特伍德一個大忙,因為它發生在美軍陷入伊拉克泥淖的大背景之下。隨著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愈發強烈,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伊拉克戰場上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尊嚴。如果說《百萬美元寶貝》上映之初還被很多人視為一部女性版的《洛基》的話,那麼這場有關安樂死的爭論卻促使人們去重新認識該片的現實意義。在2005年2月27日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5808名評委作出了一個符合當下思潮的決定,將最佳影片獎授予了《百萬美元寶貝》。

保羅·哈吉斯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希拉裏·斯萬克和摩根·弗裏曼則分獲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獎,這是繼上一年的《神秘之河》之後,伊斯特伍德的電影又一次包攬兩大表演獎項。不過,當晚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還要數伊斯特伍德擊敗了《飛行者》的馬丁·斯科塞斯,拿到了他的第二座最佳導演金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