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官司纏身(1)(2 / 3)

席間,伊斯特伍德為這個項目說了不少好話。他說他如何喜歡爵士樂,如何崇拜德克斯特·戈登。他也是在座唯一認識戈登的人,曾經在音樂會上遇到過他兩次。伊斯特伍德的軟硬兼施和歐文·溫克勒的不屈不撓最終影響了福克斯,幾天後,他同意出資300萬美元投拍《午夜前後》。

在籌備查利·帕克傳記片的過程中,伊斯特伍德還不經意地幫了另一部影片。這部名為《最後的藍色魔鬼》的紀錄片是律師出身的電影人布魯斯·裏克爾於70年代中期拍攝的,其中有爵士樂壇傳奇人物喬·特納、康特·巴塞、傑伊·麥克沙恩和喬·瓊斯等人的珍貴資料鏡頭,當然還有查利·帕克。雖然該片已經在美國、英國的電影院和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電視台公映過,但它一直沒有發行過法語版。在伊斯特伍德的力薦之下,華納兄弟公司購買了該片的版權,以全新的35毫米和法語字幕版本於1988年春在法國發行,片頭和海報上均打上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推薦”的字樣。

裏克爾還有另外一部尚未完成的紀錄片,記述的是爵士鋼琴家特隆裏奧斯·蒙克的生平和藝術。伊斯特伍德說服華納兄弟投了一部分錢,最終這部由華納兄弟與馬爾帕索聯合出品的《特隆裏奧斯·蒙克:後無來者》於1989年秋隨《菜鳥帕克》一道被推向影院。

在伊斯特伍德接手之前,《菜鳥帕克》已經有了很長一段發展史。劇本的作者喬爾·奧利安斯基是赫福斯特拉和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的畢業生,他長期在電視界工作,曾經獲得過艾美獎的最佳編劇。1980年,奧利安斯基首次自編自導了電影《競賽》,由理查德·德瑞弗斯和艾米·歐文飾演一對明爭暗鬥的古典鋼琴師。次年,他創作的由彼得·奧圖爾主演的8小時史詩劇《馬薩達》在ABC播出。

《馬薩達》播出後不久,奧利安斯基簽約哥倫比亞公司,在製片人比爾·薩克海姆手下創作查利·帕克的傳記片劇本。奧利安斯基一生都是瘋狂節奏爵士樂的粉絲,他踏破鐵鞋在法國找到了查利·帕克的遺孀查恩,並把她帶到美國。他的劇本圍繞著帕克與查恩的愛情故事展開,最終他們的關係卻因為帕克對藝術浮土德式的狂熱而覆亡。

雖然後來有報道說是伊斯特伍德力邀小號演奏家雷德·羅德尼和查恩參與該片的拍攝,實際上,最初找到這兩個人的是奧利安斯基。他的劇本建立在他們對帕克的不同看法之上,開始於1955年查利·帕克在34歲時英年早逝,接著以大段大段的閃回交代了帕克的生平和事業、他與查恩的婚姻以及他自取滅亡的吸毒惡習。

在哥倫比亞公司的高管會議上,奧利安斯基聲明這部查利·帕克的電影理應由他親自執導。“結果,當天下午他們就去找鮑勃·福塞,”奧利安斯基回憶說,“可笑的是,福塞拒絕出任導演。”在劇本創作階段,奧利安斯基就計劃要讓理查德·普裏約飾演帕克,這位黑人喜劇明星曾在表現爵士歌手比利·霍莉戴的影片《唱布魯斯的女士》中扮演過帕克。普裏約當時也恰好與哥倫比亞公司有約。不幸的是,1980年普裏約在吸食海洛因時引發火災,三度燒傷,半邊身體被毀,他的健康狀況和事業從此再沒恢複過來。因為這起意外事故,這個項目被迫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