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演電視劇《荊棘鳥》而備受關注的西德尼·彭妮成為梅根的扮演者。“這個故事基本上是從她的視角闡述的,”巴特勒說,“她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少女和女人之間建立性和心理上的一座橋梁。”伊斯特伍德很欣賞編劇們的這個意圖,並且創造性為《蒼白騎士》營造了一種神秘感。“他的發揮體現在這場戲中,當時梅根正在屋子裏讀聖經,她透過窗縫看見傳教士騎馬經過,而她正好在讀第四騎士這一章節,”巴特勒說,“我必須說,當我看到這部電影時,這一段令我相當震撼。”片中的兩位配角贏得了廣泛好評:曾經以《瘋主婦日記》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卡莉·斯諾德格瑞絲扮演梅根的母親莎拉,她多少擺脫了伊斯特伍德電影的女主角一貫的蒼白。托尼獎與艾美獎的得主邁克爾·莫瑞亞蒂也令人信服地飾演了書生氣的土法淘金者的領頭人。
《原野奇俠》的成功之處在於傑克·帕朗斯塑造的反麵角色令人過目難忘。伊斯特伍德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決定多拿出一些戲份給飾演壞蛋的演員,他們是理查德·迪薩特、克裏斯托弗·佩恩和身高2.15米的理查德·基爾(後者最著名的角色是007係列中的“鋼牙”)。
1984年秋天,伊斯特伍德在太陽穀附近的鋸齒國家森林開拍《蒼白騎士》。倫尼·尼豪斯(音樂)、喬爾·考克斯(剪輯)、愛德華·卡法戈諾(美工)和布魯斯·薩爾蒂斯(攝影)均在製作班底之中,而薩爾蒂斯則是最後一次為克林特掌機。
憑借這些技術高手和令人窒息的美景,這部電影形成了其獨到的風格。然而,作為編劇之一的丹尼斯·斯亞克卻認為伊斯特伍德完全利用自然光照明的手法使該片的調子過於灰暗,“起碼不符合我的口味。”斯亞克和巴特勒還支持要拍出他們為劇本寫的每一句台詞。“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必須再拍一部電影。”製片人弗裏茲·曼恩斯說。他站在了伊斯特伍德這一邊,堅持認為“動作的說服力要大於台詞”。
雖然《好萊塢報道者》的記者杜安·貝吉稱伊斯特伍德在電影圈裏有著按時、按預算交片的美譽度,然而,他並沒有交代伊斯特伍德是用何種方法來趕進度。曼恩斯就曾指出《蒼白騎士》的結尾有問題,在那場傳教士與執法者的決鬥之後,影片並沒有交代其餘的壞蛋究竟去往何處,金礦之爭究竟落得什麼結果。實際上,結尾部分的拍攝原定需要7天時間,但是,眼看10周的拍攝周期就要到期,伊斯特伍德突然決定以傳教士在決鬥之後策馬遠去作為大結局。“任何一位觀眾都會發現,影片戛然而止,壞蛋們忽然從人間蒸發了,”曼恩斯說,“所以,這部電影在劇情的連續性上是有問題的。”令人翹首企盼的《蒼白騎士》是伊斯特伍德10年來的第一部西部片,1985年春,他帶著這部電影出席了戛納電影節。彼埃爾·裏西恩說服了華納兄弟公司,安排該片進入了正式競賽單元,與其他37部參賽片共同角逐金棕櫚大獎。
伊斯特伍德起初有些顧慮,他打電話給曾經去過戛納的丹尼斯·斯亞克了解情況。
斯亞克勸他放鬆心情,權當一次歐洲旅行。斯亞克告訴他,戛納到處是蒼蠅般嗡嗡叫的影評家和發行商。“就像一個農貿市場,”他說,“你聽的都是討價還價。”那一年,伊斯特伍德成為戛納電影節上最醒目的美國賣家。他乘坐華納兄弟公司租借的遊艇抵達,隨即便陷入全世界記者的包圍圈。他與《綜藝》的托德·麥卡錫公開討論了《蒼白騎士》所帶出的環境保護問題,並且被女性主義者強行戴上了關注受虐待女性的花環。
讓一呂克·戈達爾將他的新作《偵探》獻給伊斯特伍德,這麼做的還有約翰·卡薩維茨和埃德加·烏爾默。記者招待會上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嚴肅犀利,而伊斯特伍德則以迷人的笑容一一作答。然而,也有人質疑他能否以藝術家的身份代表美國與來自全球的電影精英們同場競技。《洛杉磯時報》便報道說一些國際影評人發現《蒼白騎士》“過於商業化,與電影節的宗旨格格不入”。最終,該片沒有得到任何獎項,據說伊斯特伍德極度失望。
不過,該片於1985年夏公映時卻贏得美國影評界的一致叫好,反響之熱烈為《硬漢比利》以來之少見。影評家們認為伊斯特伍德一手挑起了西部類型片的懷舊熱潮,從各個層麵展現了西部片的商業元素和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