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中國書畫無論是創作還是研究,要想達到較高的境界,最重要的是有書卷氣,要有學問功底,不讀書不僅無法創作中國書畫,甚至無法欣賞理解中國書畫。我喜歡引用一句古話:“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不客氣地說,對於從事文化藝術事業的人來說,讀書不多、讀書不夠是很可恥的。世風淡薄“笑貧不笑娼”,在書畫界拜金主義甚囂塵上,相比之下,坐冷板凳讀書的不多,不過,李義山有句“清時有味是無能”,在市場繁榮的太平盛世,貧窮固然不光彩,但無知其實更為可憐複可鄙!讀書首先需要掌握門徑與方法,因此,有必要就美術書目與文獻多做一些介紹與引導工作。其實,對於美術界人士來說,隻讀美術專業圖書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理解中國書畫並有所成就,還得具備文學曆史哲學經典的廣博知識。搞書畫印創作而沒有學問,就隻是匠人與技師而已。
好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科學閱讀書目從清末到今天,已經有了太多的版本,隻要有心向學,並不難按圖索驥。美術書目也有餘紹宋、虞複諸位大家的著述,倒是對美術書目的研究總結,亦即“關於美術書目的書目”(其學理性質接近於史學史),也許是前賢無意於此,所以留下了空白。
說起美術界讀書問題,不僅在讀書意識、讀書習慣或讀書氛圍等方麵存在著不足,就是讀書條件、讀書環境上也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即使是好學肯學,也未必就能讀到想讀的書,因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不是一個人想讀什麼書就能讀到的。如今在美術專業領域,國內還沒有一家公共圖書館能夠提供比較方便齊全的借閱服務。馬克思可以依賴大英博物館進行政治經濟學研究與著述,而在今天的中國,恐怕沒有哪位學者可以靠圖書館進行專業研究,至少在美術專業是如此。據說汪世清先生生前是以去北圖抄書畫古籍為日課的,但是以我個人經驗,恐怕也是頗費周折、不大容易的。
我一直呼籲建立一家美術圖書館,這是文化藝術的基礎工作,也是功德無量的百年大計。沒有可以方便地使用的專業圖書館,治學全憑個人藏書,當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辦一家專業的麵向公眾與美術學者、藝術家以及愛好者的中國書畫圖書館,其實資金並不需要多少,中國書畫古籍按餘紹宋的統計不過八百種而已,後來基本全都有了影印本甚至排印本,現當代的美術著作也不難配備齊全。按照我的估算,全部費用不過在千萬元之數,甚至還不如今天為數不少的大畫家的一棟別墅花錢多,但是,中國有了這樣一家中國書畫圖書館,美術理論與學術研究將大大提高效率,極有利於多出成果,從而大力促進美術的繁榮發展。
袁運甫先生曾對我講過他一再倡議創辦美術博物館,堪稱大手筆,需要國家財政巨額投入,所以至今未有下文。中國書畫圖書館相比較而言,所需投資要少得多,甚至可以由有實力的個人承擔即可。不必奢望書畫專業之外的富人來做這件事,國內先富起來的藝術家們,應當知道書畫專業圖書館的意義與價值,或許會有哪位能夠玉成此一事業?前些天讀新出版的《洛克菲勒自傳》,並把其中談到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一章放給《美術文摘》轉載,美國的慈善文化與捐贈文化培育了眾多的文化教育學術機構,包括各家博物館與美術館,所需資金大多來自於私人無償捐贈,看到這位小洛克菲勒如何一擲千金,從個人錢包裏一拿就是數以百萬、千萬美元捐贈給博物館,我不禁掩卷太息,..在這些地方,不惟人心不古,亦恨人心不洋。
話越說越遠,還是回到正題吧。最近萬事紛雜,分身乏術,半年過去了,學不加進,在美術書目這一領域,僅新收集到十來種新資料,現略加評點,聊作專題續篇,對於學習與研究中國美術典籍,或許也還有些許參考價值。
《曆代中國畫學著述錄目》虞複編朝華美術出版社1958年出版最近市場上流出不少原藏於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藝術師範學院等機構的美術專業舊書,此為其中一種,封麵打上了“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注銷”章,我不懂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的當事人是出於何種考慮,會把這樣一本藝術參考書淘汰給舊書小販?這是起碼的常識與文化修養問題。中國文化的最大危機與最大災害,就在於很多文化與學術機構被一些根本不具備資格的人所占據把持。教學的沒學問,研究所的不會搞研究,管圖書的不讀書不懂書,諸如此類屍位素餐,不一而足。我想,可能是因為沒人直截了當地告訴這種人事實真相吧?太多的人喜歡息事寧人,得過且過,不肯得罪人,不肯說真話。這就是安徒生《皇帝的新裝》的現實重演。
此書是虞複對1955年前的畫學圖書進行的綜合著錄,分“斷代目”、“書名目”、“著者目”與“續錄”幾部分,非常便於檢索使用。書後還特別補收了1956年至1958年出版的畫學著作,比較完備,隻是此書體例為隻列書名、著者與出版社,並無評介,因此隻具資料價值,是工具書,學術理論性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