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返回家鄉,其所傳伊黑瓦尼為當時甘肅回族軍閥馬安良所不滿,勒令其“在甘肅境內不準開學”,乃攜眷屬逃往新疆哈密傳教。甘肅督軍張廣建行文新疆,遭新疆都督楊增新逮捕。民國七年(1918年)正月,被裝入木籠囚車押回甘肅。途經張掖時被青海提督馬麟截解,接至西寧,支持他推行宗教改革主張。自此,伊黑瓦尼不僅在青海,在西北乃至全國穆斯林中得以發展,信眾日多.他亦成為近代中國伊斯蘭教著名阿訇之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逝世於西寧。
參閱《臨夏州誌》;
《東鄉族自治縣誌》馬元章
馬元章(1853—1920年)字光烈,號禎祥,經名裏亞杜丁,尊號索迪貢拉.穆罕默德·努爾。回族。中國伊斯蘭教哲赫忍耶門宦第七代教主,著名社會活動家。祖籍階州(今隴南市武都區),生於雲南西大東溝(今通海縣大回村),為哲赫忍耶門宦創始人馬明心四世孫。
祖馬順清、父馬世麟分別為哲赫忍耶第四代教主馬以德、第五代教主馬化龍在雲南的代理人“熱依斯”。家族幾代經商,為當地財力雄厚的富戶。同治年間(1862—1874年),雲南杜文秀發動反清武裝鬥爭時,馬世麟在經濟上給予資助。杜文秀反清鬥爭失敗,馬世麟受株連,清兵剿其家,馬元章利用地道帶弟侄等18人潛逃,改名換姓,流落各地,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潛入張家川。此後在當地的回族首領隴南鎮台李得倉的掩護下,開始哲赫忍耶複教活動。派人去山西洪洞地區殺解差,劫囚車,營救出寧夏反清武裝鬥爭首領馬化龍遺孫馬進西;尋找到流落北京昌平的馬化龍之妾白氏(尊稱西府太太),安置於吳忠,又將查訪到的馬化龍的兩個侄女安置成家,花重金將馬化龍父子等4人頭骨迎回安葬於他修建的張家川北山拱北宣化崗,囑其弟馬元超守護。後去西吉沙溝,主持西海固地區教務。宣統三年(1911年)冬,回張家川主持“爾曼力”儀式,隆重舉行悼念馬化龍遇害40周年活動,正式宣布追認馬化龍長孫馬進成為哲赫忍耶第六代教主(尊稱卡梁太爺),他本人以第七代教主相繼。教民稱沙溝太爺。
馬元章總結汲取哲赫忍耶派曆次反清鬥爭失敗後教民慘遭殺害的深刻教訓,處事謹慎靈活,盡力調整與官方的關係,以求在平和的社會環境中興教。1900年庚子事變後,曾率部進攻外國使館的甘軍將領董福祥避難固原,目睹哲派崛起,大為不快,謂回民有反心,欲謀鼓動朝廷對哲派教民進行迫害。他極力勸說教民勿與朝廷為敵,並直言董福祥不要輕動妄為,同時竭力向朝廷擔保,扭轉了哲派教民反抗朝廷起事的一次重大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參加同盟國,他以哲派教主身份致電袁世凱:雖與土耳其同信伊斯蘭教,但竭誠擁護中國政府的對外立場。因其長期不懈努力,“哲赫忍耶”與官方關係大為改善,遜清隆裕太後賞給親書“壽”字中堂,袁世凱授給二等“寶光嘉禾”勳章。民國初,經甘肅省政府同意,將其曾祖父遺骨從石鄉老祖墳遷出,葬於蘭州東稍門,修建了拱北。後在馬明心遇難之地和反清鬥爭領袖蘇四十三、韓賽裏麥(馬明心之女)犧牲之地率眾舉行宗教活動,誦經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