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八年(1443年),吏部尚書王直等受命推選朝臣中公正廉直、學問操行優秀卓異者,驥被舉薦為優秀者之一,升遷為大理右寺丞,巡撫山東。山東原設有撫民官,專管流民,後反成為擾民機構,驥奏請撤罷,去除民之一患。當地舊俗,凡遇旱則平新葬墳墓,殘破屍體.以為天旱仍由新葬屍體所致,名日:“打旱骨樁。”驥嚴勵禁絕。還朝,進位右少卿。後又奉命巡視安置濟寧至淮、揚一帶饑民。“驥立法捕蝗,停不急務,蠲逋發廩,民賴以濟”。
正統十三年(1448年)冬,巡撫浙江。時福建、浙江一帶所爆發之葉宗留、鄧茂七起義聲勢頗盛,福建參議竺淵、耿定,僉事王晟,都督僉事陳榮及都指揮吳剛、龔禮,知縣鄧顒顒等先後被殺。後葉宗留、鄧茂七先後死,首領鑒胡擁其眾自稱大王,建太平政權,建元稱帝。驥派使前往招降,鑒胡率部出降。別部起義軍小股未降者被剿平,東南動亂遂平定。
翌年秋,代宗朱祁鈺繼位,驥受詔還京,卒於道途。驥曆官所至,鹹有建樹,山東、兩浙民眾久而思念。
“張驥治民,煦煦如慈母。及搏擊盜賊,批亢搗虛,弛張皆得其用,古良吏孰有加於此!”
參閱《明史》卷172
張維《甘肅人物誌》
陳敏
陳敏生卒年不詳。陝西華亭(今華亭縣)人。明代循吏。
宣德中(1426—1435年),為四川茂州(今茂縣)知州,遭親喪去官,所部諸長官司及番民180人赴京向朝廷奏請:“州僻處邊徼萬山中,與鬆潘、迭溪諸番鄰,歲被其患。自敏涖州,撫馭有方,民得安樂。今以憂去職,軍民失所依。乞矜念遠方,還此良牧。”宣宗朱瞻基即準所請留職。
正統中(1436—1449年),九年任滿,軍民又請求繼續留任。被晉職成都府同知,主持茂州事務。都司徐甫奏,敏及指揮孫敬在職公勤,群番信服。都禦史王翱等複核其政屬實,敏擢升為右參議,仍主持茂州事務。以監司職位主持州政,前所未有,敏為首例。
黑虎寨番出掠近境,為官軍所獲。敏從其俗,與之盟誓而後遣回。後番背盟複出掠,敏為巡按禦史彈劾,朝遷免赦敏之過。提督都禦史寇深甚賞敏才幹,欲敏往來撫卹番人,讚理軍政,請求別派知州。使敏專理番民事務。吏部以敏在茂州已久,別派員恐不熟番情,一時難以安定地方.於是增設同知一員佐助敏。敏以參議之位主持州政,與監、司之官位平列,因彈劾按察使陳泰無故杖斃番人,泰被下獄治罪。
景泰元年(1450年),任參議九年期滿,晉位右參政,仍主持茂州事務。敏在茂州20餘年,“威信大行,番民胥悅”。但因其秩位不斷升高,諸監司郡守反位在其下,故同事忌之者日多。後終被按察使張淑所劾,罷職。
“陳敏之賢。能相孚於土番,而不免見忌於同僚。悠悠之口,以去其職”。
參閱《明史》卷165
張維《甘肅人物誌》
趙榮
趙榮(?—1475年)字孟仁,通渭人。【2】明代名臣。
正統初(1436年),以明經授中書舍人。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土木堡之變”蒙古也先部大敗英宗朱祁鎮親率數十萬明軍,明英宗被俘往大同,代宗朱祁鈺繼帝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十月,也先攜英宗進攻北京,英宗被持登土城,邀大臣出迎見。榮慨然請往。大學士高轂拊其背日:“子,忠義人也。”解所佩犀帶贈之,當即擢升為大理右少卿,充任鴻臚卿。榮與右通政王複出城朝見英宗,進獻羊、酒等物。也先以榮非重臣,位階低下而遣還,而要求於謙、石亨、王直、胡熒等出使。代宗不允。也先撤退。改授榮太常少卿,仍供事內閣。景泰元年(1450年)七月,擢升為工部右侍郎。時也先仍拘英宗於大同。榮與右都禦史楊善奉詔再次出使蒙古拜見英宗。受命敕書無奉迎英宗回國之語,而善能辯,榮左右相協,得也先允許,竟將英宗迎回。以功進左侍郎。
行人司行人王晏建言開沁河航道以通漕運,朝廷商議論辯,以為不可行,命榮前往實地勘察後,亦以為不便,於是停議開修,免去無益而勞民之役。後又奉命會同山東、河南兩省地方主官勘察黃河河道及汛防。兩省官員以榮非進士科班出身,輕視怠慢,榮怒,多有撻辱,又“自攝衣探水深淺”。兩省地方官分別奏參榮“單馬馳走,驚駭軍民,杖傷縣官,鬻廩米多取其值”。禦史複查核證,鬻米為榮下所為,而榮親探水深淺乃急於國事,地方官員侮慢朝廷大臣.即抗敕旨,宜治罪,兩省巡撫、巡按薛希連、張琛兩大員亦宜治罪,被罰俸。
天順元年(1457年),晉位工部尚書。曹欽反,榮策馬大呼於市曰:“曹賊作逆,壯士同我討罪。”果有多人相從,榮即率之往擊。事平,英宗朱祁鎮感歎榮忠誠,命以尚書兼大理寺卿,享雙俸。天順七年(1463年)因病去官。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朝廷遣禮部尚書鄒幹、侍郎俞欽先後來榮故裏致祭。歸葬通渭悠江鋪西山。
子珙,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參閱《明史》卷171;
《通渭縣誌》
王竑
王竑(hong 洪)(1413—1488年)字公度,號戇(zhuang幢)庵,河州衛(今臨夏)人。明代名臣。
竑幼好學,正統四年(1439年)中進士。正統十二年(1447年)任戶科給事中。竑豪邁有氣節,正直敢言。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蒙古瓦剌部與明軍激戰於土木堡,明軍覆滅,英宗被俘。郝王攝政,主戰派奮起彈劾宦官王振誤國之罪。朝臣議事午門,彈劾文尚未讀畢,王振私黨錦衣衛指揮馬順喝令群臣退朝,激起公憤。竑奮臂揪順發而怒斥,眾臣爭相毆擊,順即斃。竑率百官向鄖王索要王振死黨,毛貴、王長隨出,亦被眾手打死。竑名震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