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對普京總統的負麵形象感興趣的人提出了另一種說法,說普京提前半年回國,不僅在權力中心撈不到一個好的位置,甚至還被轉入現役幹部預備隊,原因在於他未經批準便私自與西德的特工部門接觸,這是克格勃無法容忍的。因此把他踢出了特工隊伍。他們的理由還有:當時隻有犯錯誤或者沒有發展前途的克格勃官員才會被轉成預備役。因此預備役隊伍中集中了即將退出組織的對象及等待處理的威信掃地的特工。最著名的例子是前克格勃第一總局內部反間諜局局長,奧列格·卡盧金,他此時被“流放”到列寧格勒,便是以預備役軍官的身份“服役”的。但據當事人及熟識普京的人回憶,這樣的說法簡直不堪一擊。
來到列寧格勒之後,普京接受“組織”的安排,成為列寧格勒大學的校長外事助理。後來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辭去了校長助理的職務,成了他大學時代的老師、當時的著名政治家、聖彼得堡市(此時列寧格勒已改稱聖彼得堡)市長的助手。
1991年6月,他被任命為聖彼得堡市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同年發生的“八一九”事件成為他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在動亂中,他支持索布恰克,而索布恰克則堅定地站在葉利欽一邊。就在這時,他發表了退出克格勃和蘇聯共產黨的聲明。作出這樣的決定無疑是痛苦的,再過一年,他便可以從克格勃退休,名正言順地享受退休待遇;而一旦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的事變成功,他便會丟掉一切,甚至還有進監獄的危險。但他最後還是走出了這一步,事態的發展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自此以後,在形式上,他與克格勃脫離了關係;但在心理、氣質以及行為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模式上,克格勃都給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人說過,克格勃是一種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生活方式,才在某種意義上成就了普京,成就了一個非凡的總統。
在後來的回憶中,他曾經多次提及克格勃教給他的著名法則: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卷入任何一場爭鬥。而一旦采取行動,就必須戰鬥到底;另一個是,如果你不想使用武器,就不要把槍掏出來,不要拿它來嚇唬人。隻有當你決定開槍的時候,才把它拿出來。
看得出來,普京從進入克格勃的第一天開始,便已經把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內化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了。還是讓普京夫人柳德米拉來講述一下她的遭遇吧。1981年,柳德米拉來到列寧格勒上大學,終於跟普京在同一個城市生活了,她感到很高興。兩人在一起的日子總是很甜蜜。但在兩人關係逐漸確定之後,普京卻從來沒有跟她提過結婚的事情。有一天,她跟普京說好了,七點的時候給他打電話。但奇怪的是,普京辦公室的電話一直打不通,按照以往的習慣,普京這段時間肯定是在辦公室的,何況他們已經說好了。
柳德米拉一直堅守在電話亭旁邊,徘徊複徘徊,等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天色漸漸地暗淡下來,不知所措的柳德米拉隻好回家。正走著,她突然覺得有點不對勁,後麵有個人好像一直跟著她。此時,大街上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她不由得緊張起來,心一急便加快了腳步。後邊那人並沒有放棄的意思,她快他也快,她越來越害怕,便開始拚命地跑起來。後邊那人急了,喊道:“姑娘,姑娘。”
柳德米拉跑得更快了。“姑娘,你先等一下,我不會傷害你的。”那人一邊追,一邊喊道。聽得出來,他的確沒有惡意,前麵已經開始有人了,柳德米拉放慢了腳步。
那個人跟上來了,是個年輕的長得不錯的小夥子。“姑娘”,他急切地說,“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你之後我就特別想認識你。
這就是命運嗎?”“你說什麼?什麼命運?”柳德米拉徹底暈了。“我們,我們可以再聯係嗎?求求你,求求你把你的電話號碼給我,好嗎?”小夥子的表達熱烈而真誠。“我沒有電話。”柳德米拉終於回過神來,她一口拒絕。“那我有,你記下我的吧。”小夥子毫不放棄。“不。很抱歉,我不相信這是什麼命運。”柳德米拉的語氣很幹脆。“要是你改變主意了呢?你還是記一下吧。”小夥子已經近乎哀求了。“不,不會改變主意的。”柳德米拉轉身便回住處。還好,那個人再也沒有跟上來。沒過多久,普京便來到了柳德米拉的住處,他解釋說突然有工作,一時無法脫身。柳德米拉跟他說起了這件事,出乎柳德米拉的意料,普京並沒有說什麼。他隻是輕描淡寫地說:“親愛的小柳達,這種事情很多的,你以後要小心點。”不過,沒過幾天普京便以他獨特的方式向柳德米拉求婚了。知道丈夫是克格勃之後,柳德米拉想起了這件事,開始相信這就是普京對他的考驗,傳言說所有克格勃的家屬都必須經曆這樣的考驗,而對於駐外工作的克格勃人員家屬的考驗就更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