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大膽地說,克格勃教給了普京很多東西。例如對形勢的高度敏感、對周邊環境的覺察能力、對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堅定的意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等,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對外情報官員所應該具有的素質。據說普京曾經成功躲過八次暗殺,相信這不僅僅得益於他的保鏢的精明能幹,與他長期在克格勃工作得到的經驗也大有關聯。
這些影響不僅僅表現在普京對國家事務的處理上,甚至還體現在他的舉手投足中。以個性而言,他從不張揚,卻能夠對別人很好地施加影響力;他表情堅毅,有時候甚至近乎冷酷,別人很難從他的表情判斷他的情緒變化;而他還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小動作”:在非正式場合,他往往選擇把自己的手藏起來,這麼做的原因是避免多餘的手勢動作,也許他認為它們會泄露自己情緒、態度的變化。
不過,也正是他所具有的這些素質,才使得普京最終在1998年出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與克格勃再續前緣。當他到達盧比揚卡聯邦安全局總部大樓時,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回家了”。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特別感慨。當年被克格勃隨意放棄的年輕中校如今居然成了克格勃嫡長子——聯邦安全局的最高領導,這可算是史上最牛的“回馬槍”了。
不過事情並不止步於此。普京回到克格勃,又走出了克格勃。回去是展示自己的實力,構建前進的基石;而走出,則是向更廣闊的領域前進,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克格勃。1999年,他出任俄羅斯總理。在隨後的總統大選中,他成功當選為俄羅斯第二任總統。
早在當總理之時,他便坦言,安全部門不應當脫離國家之外,變成個人見人憎的大怪物。為此,他重用克格勃人員,有效改善克格勃的公眾形象。成為總統之後,他更是不遺餘力地重振克格勃雄風。
他大力起用克格勃出身的人員。政府幾大強力部門的頭腦都有過克格勃的經曆,而2000年更換的七個州領導人裏有五個是前克格勃人員。甚至有人說,目前俄羅斯有一半的重要職位掌握在克格勃的手中。克格勃依舊掌握著國家的主要權力,與冷戰時期有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克格勃很大部分轉移到了克格勃之外。
這些原克格勃人員被重用其實不僅僅因為總統來自克格勃,很大程度上正好說明了克格勃人員的優良素質。在安德羅波夫領導的時代,克格勃成功吸引了大量優秀的青年,其中包括普京總統。這些青年往往是大學中的精英分子,他們通曉外語,熟知外麵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傳統的蘇聯意識形態並不是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而馬克思理論也不是他們了解外國的唯一渠道。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人,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具有改革精神。也正是這些人,他們在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走向自己個人事業的巔峰,國家的權力理應掌握在他們手中,因為,他們是同時代中最優秀的人。
2004年的機構組合和調整更是預示著原有克格勃體製的複興,原克格勃的幾大部門被重新組合在一起。對此,有人表示了對契卡複活的擔心,他們心有餘悸地想起當年契卡的所作所為,不由得對總統的這一新舉措保留意見。對此,普京總統如是說:“我們當然不能忘記1937年,但我們也不能隻記得1937年,不能說我們不需要像克格勃這樣的國家安全機關。我17年的工作都與這個組織有聯係,如果我說我不想為之辯護,那我就是一個虛偽的人……”
普京總統不僅僅為克格勃辯護,還積極打造克格勃的新形象。到21世紀初,安德羅波夫精心塑造的偵察員經典形象已經被西方電影中心狠手辣的蘇聯克格勃形象取代,蘇聯年輕人也許並不知道蘇聯偵察員魯道夫?阿貝爾,卻對“007”的傳奇經曆津津樂道。有調查顯示,年輕人已經不再把進入聯邦安全局視做一件光榮的事情,而解密後的檔案、出版的曆史書籍等更是給克格勃帶來了極大的衝擊。這些,普京都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2005年,在普京總統的強力支持下,以智勇雙全、充滿男性魅力的克格勃為主角,反映莫斯科人質事件的反恐影片《生死倒計時》在俄羅斯上映。這部影片號稱俄羅斯版“007”,講述了聯邦安全局上校斯莫林成功解救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質、拆除恐怖分子安裝的炸彈,並最終消滅恐怖分子,拯救了整個世界的故事。
這部影片一改好萊塢電影中俄羅斯間諜的負麵形象,上映之後引起了巨大反響。年輕人也許會覺得這是一部好看的片子,它可以給人們一個新的克格勃形象,卻未必能夠影響青少年,讓他們萌生加入克格勃的想法,就像普京當年一樣。時代畢竟不一樣了,看來,普京總統不得不習慣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