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千麵普京,就是有範兒(3)(2 / 2)

那怎麼辦?此時已經是深夜了,普京深知情緒激動的群眾隨時會趁黑衝進來,局勢一旦激化便無法控製了。

“現在什麼忙也幫不上。”司令員回答得很冷漠。

普京陷入了兩難。被自己的同胞們拋棄了,分局剩下的工作人員都不由得有些心中發寒,他們隻能謀求自救了。此時,一般的做法是構築環形工事進行防衛,這樣的話可能會刺激圍牆外的民眾,而根據兩國簽署的協議,保衛力量有權力對進入保密設施的人開槍,這可以視作入侵行為處理,而這就必然會造成德國百姓的死傷。還有另外的解決方案嗎?普京在心裏問自己。

在德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五年,在牆外的人群裏可能就有自己平日的朋友、鄰居,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不應該白白舍棄自己的生命。沉吟半晌,他決定與圍牆外邊的人開展對話。

同事們得知他的這一決定感到非常驚訝,大家都清楚,這棟樓裏不僅僅有數十個蘇聯人的性命,還有稍微外露都有可能引起刑事案件、或者導致一個人麵臨死亡危險的機密檔案文件,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些文件受到損失。因此,選擇第一條路無疑是最穩妥的辦法,無論是按照克格勃的相關規定還是按照《國際法》,這種措施都是正當的。而第二種辦法則相對冒險多了。不過,這主要是針對普京個人而言。他也許會被群眾扣留,甚至會被憤怒的群眾殺死,而待在樓裏的同事們對此束手無策,無法救援。即便是成功了,事後也會被追究責任,因為這明顯違背了克格勃的內部規定。在自己的生命前途和德國百姓的生命中,普京選擇了後者。他作出決定,如果對話失敗,同事就迅速采取第一種措施。

他帶著兩位士兵出去。群眾中有人問他:“這棟樓是用來幹什麼的?”

“這是合法的蘇聯軍事設施。”

“那你們的汽車上為什麼有我們的牌照?”

“有關協議是這麼規定的。”

“你是什麼人?”

“翻譯。”

“翻譯怎麼可能講這麼流利的德語?”

顯然,他們並沒有嚴密的組織,人群裏也沒有激烈的挑動者,他們七嘴八舌的問題讓普京放下心來。他必須向他們說清楚衝突產生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再對你們重複一次,我們兩國是簽有國家間條約的,我請你們遵守禮節,不要越過界線。我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我還要重申的是,這棟大樓和國家安全部沒有關係,同民主德國軍隊也沒有任何關係。這是蘇聯軍事設施,是享有治外法權的。”

說完之後,普京暗示陪同的士兵示威性地把槍重新裝了一次子彈,然後一起轉身緩緩地走回大樓。人群開始竊竊私語,但看得出來,他們已經放棄了衝進大樓的打算。當這一切都結束了的時候,坦克部隊司令員終於派來兩卡車士兵,他們迅速把大樓圍了起來。不過,已經毫無意義了。到深夜,人群慢慢散去,分局脫離了危機。

“我從來不惋惜在那裏度過的歲月”

危機過後,蘇聯克格勃對駐外情報機關進行了一次大“清理”,大批的情報官員都不得不舉家回國。普京便是其中之一。他再次麵臨抉擇。

要麼轉為預備役,放棄在情報部門中心的工作;要麼回國繼續幹老本行。與此同時,回國後的住房和生活也成為普京必須考慮在內的要素之一。當時擺在他麵前的主要是兩條路:莫斯科對外情報中心有個職位適合他,他可以前往首都。但問題是無法解決住房問題;他也可以回到列寧格勒,在那兒他可以住在父母家裏。

他選擇了後者,同時也選擇了轉為預備役軍官。當時,蘇聯政府對駐外情報人員采取完全放任自流的態度,大量有潛力、能夠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員流失。在德國的經曆已經讓普京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產生了懷疑,對於克格勃本身,他也失去了曾經的激情。他轉為預備役的申請很快便被批準了,克格勃完全沒有多餘的精力對這麼一個“小人物”稍加留意,克格勃內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