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千麵普京,就是有範兒(2)(2 / 3)

普京從來沒有跟同學們說過他想到克格勃工作的想法,這跟有些整天宣揚要獲得“神秘勳章”的人完全不同。得知他被克格勃選中,大家都很吃驚。很多同學都認為憑借普京的成績,他更應該去檢察院或者相似的機構。而另一些同學則推測說,克格勃也許是看上了他的優異成績和毫無出奇之處的外表。

在這之後,這個軍官還按照有關方麵的規定與普京的父母作了深入的談話,老普京為兒子能夠繼續為國家利益服務而感到高興,不過,他也感到有一些擔心,他對軍官說,普京是他們唯一的希望。在這名軍官後來的回憶中,他說:“看得出來,普京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普京的身上。”

不管怎樣,普京實現了他的夢想,成了克格勃的一分子。

若幹年後,在克裏姆林宮的辦公室裏,普京動情地說:“我對克格勃向往已久,我就是喜歡情報工作,因為我有遠大理想。我認為,我可以利用我的專長成為社會上最有用的人。我願以我的青春和熱血為祖國效力。”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我願以我的青春和熱血為祖國效力”

畢業之後,他如願進入克格勃列寧格勒分局。不過,唯一讓他感到不滿意的是,他沒能進入對外情報局,而是進了反間諜局。考查一下當時的具體情況,這也情有可原。對外情報局也被稱為第一局,是克格勃最重要的部門。根據1978年的統計數據,當時第一局的特工人員不過4783人,而克格勃總體人數則是296591人。也就是說,平均每612個克格勃官員裏邊才能產生一個對外情報局官員。可想而知,要進入第一局有多困難。

第一局如此“吃香”的原因還在於,工作人員大多會被派往國外工作。這對於個人的升遷、物質生活甚至工齡都有影響。在國外負責情報工作,如果表現突出的話,升遷也會很快很容易。當然,這樣的前提條件是他們不能在當地的反間諜部門麵前曝光,泄露自己的間諜身份。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個情報官員基本就可以說是徹底毀掉了。他不僅僅再也得不到外國的簽證,還失去了上級對他的信任。隻能卷起鋪蓋,回家種地。

在分派駐外人員時,克格勃通常會對不同的地區進行區別對待:屬於“複雜的作戰環境”的國家——東德、西德、美國、英國以及其他西歐國家;屬於“自然條件惡劣”的國家——非洲、東南亞、中美洲國家;屬於“熱點地區”的一些國家……對在這些地區工作的情報人員,實行倍工時,就是工作一年算一年半。這樣不僅可以按照超期服役享受提前晉銜,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而物質生活的改善更是一個令人眼饞的理由。他們的工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嚴格參照外交人員的標準用美元支付;而另一部分則用盧布支付,直接打入他們在蘇聯的賬戶。回國之後,他們可以憑借政府發給的優待券在“外派人員特工商店”購買一輛小汽車,這簡直是大多數蘇聯家庭夢寐以求的;還可以在“小白樺”商店購買外國商品,價格比一般的便宜多了;另外,如果把多餘的外彙交給國家,他們還可以不用排隊就分到住房……

正因為對外情報人員豐厚的回報,當時很多關係戶也湧入了這個部門。他們在國外毫無建樹,服役期滿便回國心安理得地享受各種優待。休整一段時間之後,再利用各種各樣的關係再次派駐外國,以便繼續享受特殊待遇。

年輕的普京也許並不知道這些,雖然沒能進入第一局,成為駐外情報偵察員,但對他而言,無論是第一局還是第二局,把他手頭的工作做好,做得漂亮,這才是最重要的。

由於他出色的表現,在反間諜局工作不久,便被派往401學校學習。這是列寧格勒市一所封閉的大樓,裏邊商店、電影院、體育設施等一應俱全,學員們完全可以在裏邊待上幾個月,過與世隔絕的生活,而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便。為了保密的需要,在出發之前學員的親友們被告知,他們要到遠東或者其他偏僻的地方去勞動鍛煉一段時間。

奇怪的是,401學校專門進行反間諜培訓,而普京自此畢業卻被分到了第一局,也就是對外情報局。當時的列寧格勒克格勃分局第一局負責人謝爾蓋?彼得羅夫上校回憶說,普京是另一個軍官推薦給他的,那個軍官讓他看看,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小夥子。當時他正好缺人手,便把剛從401學校回來的普京調到了第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