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總統普京,當仁不讓(4)(2 / 3)

幾年後,索布恰克在法國出版的回憶錄中寫道:辯論剛開始,我便仿佛喪失了語言能力,我隻覺得頭越來越痛,舌頭在打結……起初,我以為是過度疲勞和激動,後來,有專家證實,強烈的電子幹擾能夠輕而易舉地造成喉嚨痙攣,舌頭沉重、頭痛以及體溫驟升等生理反應,這種反應雖然時間很短,但效果非常顯著。他認為,這是莫斯科來的,支持雅科夫列夫的小團體幹的。

在這些情況下,普京和庫德林顯得多少有些束手無策。普京頭一次麵對這些“肮髒”的選舉技巧一籌莫展,更別提製定能夠貫徹執行並保障成效的選舉策略了。唯一的勝利是,普京打贏了幾場有關他的造謠與中傷官司,不過,那已經是一年後的事情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的選舉算是徹頭徹尾地遭到了失敗。

代價是殘酷的,索布從此再也沒能站起來,而普京和庫德林不得不到莫斯科另謀生路。更為關鍵的是,他讓普京記住了選舉的殘酷,1999年,葉利欽決定任命普京為政府總理並開始準備總統選舉的時候,普京回答:“我不喜歡選舉,而且是非常不喜歡。”

“我們的聯邦安全總局是清白的”

準確地說,普京是從聯邦安全局局長的職位上開始展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的。這是他獨當一麵的開始,也是他能夠參與重大政治決策,成為影響政局重要力量的第一步。

不過,擺在他麵前的並不是可以隨意揉捏的麵團,而他自己不過是一個克格勃的預備役上校,曾經作為克格勃的優秀軍官工作了幾年,僅此而已。他沒有顯赫的政治背景,沒有炫目的軍銜,沒有代表軍人的勇氣與榮耀的軍功章……既然這些都沒有,他憑什麼能夠領導將星如雲的聯邦安全局呢?

他能憑借的也就是葉利欽總統對他的信任,不過,來自高層的信任充其量隻能把他送進安全局,但能否在安全局站穩腳跟有所建樹或者全身而退,這就得看他自己的能力了。這是對普京政治藝術的考驗,也是他施展拳腳的大好機會。

一個不利於普京的消息是,聽說原聯邦安全局局長尼古拉·柯瓦廖夫中將被撤職,換上一個名不見經傳,來自克裏姆林宮的預備役上校。安全局人心惶惶,一些非常好的人才紛紛遞上辭職書。憑借他們的能力和素養,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商業機構、地方保衛部門、私人保安公司等地方謀得新職位。

與其恐懼,不如順其自然。普京采用了同樣的態度。不過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選擇地讓他們離開。

剛到安全局,他便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調整領導人員,進行一係列重要的任命。他任命聖彼得堡市安全局局長維克多·切爾克索夫中將擔任第一副局長;聖彼得堡市安全局第一副局長亞曆山大·格裏戈裏耶夫任經濟安全局局長;而他的老熟人,早在大學便互相認識的謝爾蓋·伊萬諾夫少將任分析、預測與戰略計劃局局長。這是非常必要的,為的是保證自己所實行的政策能夠貫徹執行。

不過,他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領導層,沒有大動幹戈,原安全局第一副局長、頗得人心的瓦連京·索鮑列夫上將繼續留任,反間諜局局長瓦列裏·佩琴金上將也同樣保持不變。

對於安全局係統的6000多人,為了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普京不得不痛下狠手,新的人員調整辦法規定,凡是已達到退役年限的一律退役。因為安全局係統的工齡計算方式是一年當兩年算,因此,很多人都被強製退役。經過一番調整之後,人員銳減為4000人,運作效率大幅提升。

但這並不能保證普京得到安全局工作人員的尊重,相反,他大膽的改革招來了很多人的反對。不僅僅在安全局內部有一種抵觸情緒,就連當時的總理普裏馬科夫也對此相當不滿。他曾經擔任過聯邦安全局局長,自認為對以往的班子頗為了解。他說普京到處安插私人,把聯邦安全局搞得烏煙瘴氣,一團糟。

普京並沒有立即反駁。而是在第二天,普京召集聯邦安全局的所有高層官員一起前往克裏姆林宮,他們直接來到政府工作會議現場。在座的有克裏姆林宮的官員,有政府各部部長,還有議會的領導人。普京與一群將軍的到來引起了轟動。大家麵麵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普京讓將軍們一字排開,向現場的人自報家門,說明自己的工作職位。說完之後,普京說:“站在這兒的都是俄羅斯的軍人,他們不會說謊,如果還有人懷疑我濫用職權、安插私人的話,那就請提出證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