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總統普京,當仁不讓(3)(2 / 3)

這一連串的工作讓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同時也對所分管的工作更加了解。顯然,這一鍛煉成果累累,有人回憶說,普京在主持地方工作會議的時候,其效率之高,完全能夠勝任聯邦總理。可見,他高效的作風在當時便已經凸顯出來了。

不過,並不能說普京在成為第一副市長之前不具備這種組織協調能力,這是說不過去的。因為早在1991年的政變中,普京便向聖彼得堡的政治家們展示了自己的“實力”。當時列寧格勒還是處於蘇維埃的控製之下,索布恰克是列寧格勒蘇維埃主席,而普京則是主席的外事顧問。他不僅在危難時解救了索布,還展開了緊張的斡旋工作。他努力說服對方,使雙方坐到談判桌上來,雖然談判最終破裂,但雙方對普京的行動都心懷好感。索布對普京自然更是欣賞有加,在短短的兩個月內,索布接連經曆了好幾次危機,不過都在普京的幫助下化解了。當時的反對派領袖後來撰文回憶道:“普京與索布完全不同,雖然索布號稱西派政治家,但普京比他更西方、更歐化。雖然談判破裂,但他用他的禮貌、負責、認真與耐心贏得了我們的一致好感。”

普京出生於聖彼得堡,這是個非常歐化的城市。1721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沿岸,從瑞典手裏搶過來的沿海地域修建了一座城市,並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那兒,這座城市便是聖彼得堡。從那時開始,聖彼得堡便一直是俄羅斯瞭望西方的窗口。市民在小時候便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聖彼得堡是歐洲城市,是通往歐洲的窗口。

因此,可以想見,從這兒走出國門,在民主德國生活四年之久的普京回來的時候自然是如魚得水。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行為習慣成了他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手段。

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背景,他回國之後先是做了列寧格勒大學校長外事助理,後來是列寧格勒蘇維埃主席的外事顧問,等到索布恰克成為市長的時候,他又被任命為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即使是在他成為第一副市長之後,他也一直兼任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雖然分管的工作甚多,但這一塊卻始終是他的主要職責。

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剛開始成為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的普京做得並非盡善盡美,相反,在很多方麵他的表現不是很令人滿意。但他最大的優點在於學習,而且他的學習並非淺嚐輒止,而是深入地了解直到對事物的本質了然於心。這讓他更容易舉一反三,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一段時間之後,他便足以令在這一行幹了很多年的前輩們大吃一驚了。

有一次,聯合國下屬的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來到了聖彼得堡,由普京負責接待。工業發展組織主要負責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以及軍工綜合體轉民用的項目。這是俄羅斯在當時麵臨的主要問題,而聖彼得堡在這方麵尤為突出,因此,這位總幹事來訪的目的是與聖彼得堡方麵進行談判、商討,以擬定出一個適用於俄羅斯全國的改革模式。

對於普京而言,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總幹事的職位相當於聯合國副秘書長,即便是索布恰克出麵接待也是理所當然;而另一方麵,在談判中,普京不僅僅要維護聖彼得堡的利益,還必須隨時考慮到自己的每一步工作都會直接影響到以後全國工作的展開,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全局考慮的意識。

當時在聖彼得堡管理一家公司的根納季?別利克曾經擔任過蘇聯駐法國、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家的科技參讚,接觸過不少國內外的高官,因此已經是外事接待方麵的老手了。他也參加了這場接待會,由於深知普京的處境,他一直為普京捏著一把汗。但出人意料,普京幹淨利落地完成了接待、會談,雙方共同擬訂了一個滿意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普京的表現完全不亞於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或者富有經驗的領導人。他甚至與這個總幹事一起發言致辭,而絲毫不顯得遜色。

在這段時間裏,普京還協助索布恰克接待了很多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其中包括克林頓、撒切爾夫人、科爾、貝克爾以及基辛格等。可惜的是,在這些政要中,隻有基辛格留意到了他的存在,他對這個精明能幹的第一副市長很感興趣,詢問了普京的經曆並與普京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