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2 / 3)

(四)訪談研究的優缺點

訪談研究的主要優點是:有利於對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能靈活地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收集的資料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對被訪談者要求低。

訪談研究的缺點主要是:訪談資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受訪談者素質的影響大,同其他方法比費時費錢。

二、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casestudy)最早應用於醫學,也是心理學研究中使用曆史最長的手段之一。個案研究20世紀50年代初便被用於傳播學研究。目前,個案研究已逐漸為國內外傳媒研究人員所認同,它與其他方法的結合使用,拓展了傳媒心理學研究的深度。

個案研究旨在對某個個體的各個側麵進行綜合分析,側重考察某個人、某個社區或某種媒介。在個案研究中,比較著名的是上世紀中葉美國人懷特進行的“把關人研究”。1949年,懷特在美國中西部城市對一位在發行量3萬份的晨報工作的電訊稿編輯展開研究。這位編輯將他在2月的一周中收到的來自美聯社、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的所有電訊稿都保存起來,每天以書麵形式向懷特給出棄稿被淘汰的理由。懷特將實際刊用稿與所有電訊稿進行比較。

個案研究並不隻限於個人和家庭,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製度或一地區,如經濟學家為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所作的關於有線電視業的個案研究。

在個案研究中,為了對個案的觀察能夠順利進行,有必要形成一份個案記錄,其主要作用是為個案分析及推廣個案建議或提出矯正意見提供資料依據。作個案記錄時,必須遵循以下準則:

1.個案記錄必須準確客觀。如實記錄事實真相,不忽略重要情節或行為細節的記錄,這是得出正確結論的前提。

2.個案記錄要有連續性。隻有這樣,才能反映出個案發展各個曆史時期的真實麵貌。

3.要確保個案記錄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一個完整有效的個案記錄,應包括個案的原始狀態、經曆的發展變化與被研究個案有關的橫向資料、實驗數據,以及作為判斷性評價的證據等等。

4.要遵循個案記錄的道德準則。在傳媒心理學研究中表現為對研究對象的尊重,客觀地描述事實,不對其進行誣蔑和誹謗,不泄露他人隱私,不影響研究對象的工作與生活。

個案研究不像其他研究方法那樣具有嚴格的研究程序。戴元光在《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一書中歸納了個案研究的六個步驟,它們是研究設計、預研究、研究實施、資料彙集、分析資料和提出研究報告。

跟其他研究一樣,個案研究首先必須明確研究的主題,然後才能確定研究對象的構成。在進行正式研究之前,研究者必須製定詳盡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順序,如時間、地點、資料和儀器設備。應根據研究的目的,盡可能全麵、詳細地收集資料。由於個案研究的資料往往沒有理想的規則和程式,難以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美國學者英(Yin,1991)提出了三種資料分析的技巧,即模式對比法、逐步逼近法和時間順序分析法,有助於分析推斷個案研究的結果。

心理傳記(psychobiography)也是一種個案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對達·芬奇等人的研究。該方法是把人當作“故事”,通過分析個人的生活資料和敘述來了解人們如何建構他們的世界,是憑借個人世界觀的重建而尋求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該方法適用於尋求個人生命意義的理解,產生新的假設。雖然在傳媒心理學中心理傳記的應用不多,但心理傳記是研究大眾傳播效果,特別是影視劇等娛樂節目對人們心理的長期影響的有效方法之一。

心理傳記研究的核心是選擇案主、搜集資料和寫心理傳記。選擇案主時,要做一些整體性的了解,避免特別崇拜和討厭的人物,以免過多的情感卷入。搜集資料包括現存的資料和訪談的資料,應把資料中論證性的文字與敘述性的文字分開,敘述性的文字才是傳記的基礎。形成傳記時要避免用自己預設的範疇來理解案主,避免用不足的資料得出極端的結論。

雖然個案研究常常會提供不少有趣的信息,但其結果通常隻適用於我們所觀察的個體,不能推廣到被觀察者以外的個體上。另外,由於研究者不能操作任何變量,阻礙了因果關係的建立。但是個案研究可以引出一般性的假設。

三、民族誌

民族誌(ethnography)又稱人種誌,是典型的質化研究方法,是20世紀初期由文化人類學家所創立的一種研究方法。

民族誌研究是指描述一個種族或一個團體中人的生活方式,重視他們原本的真麵目,敘述他們如何行動、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構意義、如何加以詮釋等問題。其目的在於發現被研究者的信念、價值、觀點和動機等,而且要從團體中的成員觀點,來了解這些信念和價值如何發展和改變。

民族誌是研究者通過田野調查,深入到某些特殊群體的文化中去,從其內部著手,提供相關意義和行為的整體描述與分析。一般認為,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所創造的“參與觀察法”是民族誌方法體係的核心內容。

從本質上看,民族誌是觀察法的一種形式。觀察是人們通過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客觀對象的方法。它是科學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科學家法拉第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