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教誨,以戒為師。

恭敬學處,如護心目。

正知正念,受持弘揚。

紹隆三寶,佛子天職。

戒為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若能堅持於淨戒,

是則如來所讚歎。

諸位善知識,首先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為自他一切如母眾生今生今世能夠清淨受持五戒,乃至於具足戒、菩薩戒,福慧增上,當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來共同學習《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上午已經講到了不妄語戒的幾種情況。一種是犯了大妄語的逆罪,乃至於大妄語的重罪,乃至於大妄語的輕罪,這些對於佛法,對於眾生的慧命都破壞很大。

然後也講到一般常人所容易犯的小妄語,就是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我們也講了妄語的六種根源,也講到了方便妄語和本戒的時空適應性,就是說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任何時空底下,佛陀所說的這個五戒都有它的適應性,都能夠指導眾生轉迷成悟。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我們為佛弟子當然要向佛學習,要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而且我們對於這個戒要能夠靈活地、圓融地守持,要看自己的發心和動機。如果是為了幫助眾生,為了止息他的悲傷、憂愁和痛苦,為了讓他能夠深信佛法,有一些方便的妄語是可以開許的,比方說,我們說到了六種:

1、善良的方便妄語。有矛盾的雙方,希望讓他們能夠和諧,能夠團結,所以我們聽到一些是非,我們說沒聽到,然後在中間去圓融他們。

2、無傷大雅的一些小妄語。但是對於聽者來說,對他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樹立他的自信心。比方說對於一個一點都沒有自信心的人,他又很注重你對他的看法,這個時候你給他稱讚一句:“哎呀,你今天好漂亮。”這樣子隨便說一句,實際上你心裏麵不會這麼認為。如果他能夠從這一句話裏麵樹立起自信心,就遠勝於做十次的美容手術,所以這樣子就是無傷大雅的。

3、遊戲的妄言。小妄語,不會造成傷害。

4、慈悲的妄言。經典上麵說,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個寡婦,她的小孩子突然生急病死掉了,然後她一下子就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就去求佛陀,一定要讓她的小孩子死而複生。佛陀就方便安慰她說:“哦,這個不難,你去找從來沒有死過人的一戶人家,從他家裏麵要一粒芥菜種子回來給我,我就能夠讓你兒子死而複生。”

她就一家一家去找,肯定的,任何一家都曾經有人過世,所以她找了很久,走了很遠都沒找到,沒有能夠得到一粒芥菜種子。後來她就悟到了,就明白了:“哦,原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年紀大,或者是年紀小,任何人都肯定要一天一天地走向死亡。”所以她就接受了她兒子突然死亡這個殘酷的事實。

這個是一種慈悲的妄言,動機是為了啟發對方。

5、方便救眾生的妄語。比方說遇到獵人要追尋獵物的時候,我們明明看到了,也不能夠告訴他追尋的正確方向。比方說,有人有親友,他有重病,醫院裏麵查出來,比方說是癌症,或者其它的病,他自己還不知道,然後他問你的時候,你明明知道,也是要方便善巧安慰他,不要直接說。

為什麼呢?這個腫瘤病人,現在基本上犯的幾率很多,而且來說很少是有真正病死的,很多都是餓死的,嚇死的和毒死的。有一些是因為完全沒有胃氣了,一點胃口都沒有了,然後活活就餓死掉了,雖然有很多的豐盛食物,但是他沒有辦法吃得下去。還有一些是心理負擔很重,自己嚇死掉了。也有一些是不停地去做化療、放療,然後毒死掉了。所以這種狀況,他很恐懼的時候要能夠做施無畏者,要能夠方便善巧。

6、方便教化的妄語。《妙法蓮華經》裏麵著名的“三界火宅喻”,一個比喻說,一個古老的山莊突然失火了,這個主人有一些小孩子,年紀都很小。這些無知的小孩子第一次看到這個熊熊火焰,都跑去火堆邊,把一些東西扔在裏麵,然後看它燃燒,就不肯離開。莊主想了很多方法叫他們走,他們都不肯走。然後沒有辦法了,莊主就權巧方便,想了一個法子來引誘這些小孩子自願地出離這個火宅,他就說:“噢,孩子們,你們快點到門外來看看,門外有各種眾寶裝飾的,羊拉的車子、鹿拉的車子、牛拉的車子,乃至於大白牛拉的車子。”這些小孩子就真的都跟著跑出來看,然後就很高興,很歡喜出離這個火宅。

事實上這是一個比方,比方說什麼?佛陀為了教化眾生,因為眾生沉迷於三界,你看,我們這個世界有多少人真正願意出離三界?聽說人生是苦,他覺得還蠻好,“我沒有覺得苦,現在又不憂食,又不憂衣,我一切都如意,我覺得還蠻快樂,有什麼苦?”他一點都沒有出離心,一點都沒有知道生死輪回的痛苦,死亡沒有到眼前的時候,他還覺得蠻快樂;死神一旦降臨的時候,他因為絲毫沒有思想準備,這個時候嚎啕大哭,捶胸痛哭,手忙腳亂,悔之已晚了。所以眾生就是這樣子地愚癡。

佛陀就善巧方便開示聲聞乘,開示緣覺乘,開示菩薩乘。羊車就代表聲聞乘,羊的力量很小,拉一點點東西,比喻聲聞乘,他隻求自己得解脫;鹿車是比喻緣覺乘;牛車是比喻菩薩乘;最後是大白牛車,就是一佛乘,引導眾生究竟成佛。前麵的說聲聞乘、緣覺乘,其實歸根結蒂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皆能成佛,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個是佛出世的本懷,所以佛陀在《法華》上說:“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樣子是善巧方便地教化眾生。

如何持不妄語戒

我們應該如何來受持不妄語戒呢?

一、正語對治謊言。任何時候都說正語,不要說謊。

二、以直心對治兩舌。直心是道場,出言很謹慎,隻是講自己的親身經曆,或者自己真正透徹明白的,不會一知半解地去瞎說。

三、以愛語來對治惡口。一個人在這個世間,無論你怎麼做,總是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的。

《伊索寓言》上麵講了一個笑話,父子兩個準備到城裏麵去賣一頭驢子,然後父子兩個牽著這頭驢子一路進城去。一路上就有人笑話他們了,說:“哎呀,你看,那個父子兩個好笨,有驢子都不知道騎,兩個人都走路呢。”父親一聽,“啊,有道理。”父親就騎上去。

繼續走,另外的人看到又說了:“你看看,那個父親,哎呀,一點慈悲心都沒有,兒子那麼小讓他走路,他自己就騎個驢子。”父親又下來,然後讓兒子騎上去。

又遇到人家說了:“你看看,這個兒子多不孝順,他老父親在前麵走,他騎在驢子上麵洋洋得意的。”

這個父親也沒什麼主見,他說:“這樣子,我們父子兩個都坐上去。”

還是有人說:“你看看,這父子兩個好殘忍,這個小驢子,他們兩個人都跨在上麵去了。”

怎麼辦呢?父子都沒有什麼智慧,他聽說對這個驢子好殘忍,父子兩個又都下來。沒有辦法了,兩個人抬著這個驢子進城去了。

還是給人家說:“你看看,這兩個笨蛋,有驢子不知道騎,抬著驢子走路。”

其實人生在世就跟這對父子進城的樣子差不多,無論你怎麼做,無論你怎麼去委曲求全,無論你怎麼想做得圓滿,總會有人批評的,你不要想著所有人都滿意,不可能的事情,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都有人誹謗。

你看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都有一個外道女子,受了外道的蠱惑,故意在衣服裏麵捆一個小木盆子,跑到佛陀講經的會場去,指著佛陀說:“沙門,你不要在這裏裝模作樣了,我肚子裏麵懷的就是你的小孩子。”這個很糟糕,帝釋天氣憤不過,變作一隻小白老鼠鑽進去,把綁木盆子的繩子咬斷了,哦,當當一下,木盆子掉下來,大家就哄堂大笑了。

你看,佛陀住世都示現有這些受誹謗,何況是我們呢?所以這個也就是講,我們一定要以愛語來對治惡口,無論人家怎麼批評我們。

第一,我們自己要有主見。

第二,我們不要起瞋怒心。

第三,我們還要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去教化對方。不要以瞋恨對治瞋恨,不要自己跟著他轉,他造惡口,我們不造惡口,這樣子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更加要警覺。我們受持了這個五戒,一定要言辭柔軟,不要說很刺激人家的話,不要說很過份的話,這樣子就是比較如法了。

要知道,這個世俗的家庭來說,你一句責備的話,如果說得很重的話,可能就會刺激兒女離家出走,也可能引起夫妻反目,在單位上麵也可能引起同事成仇。所以佛陀說:不會說話的人,這個舌頭好像一把斧子一樣,讓他處處都會不知不覺就製造很多障礙,然後演變出很多可怕的悲劇,所以這個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我們受持此戒以後,應該要按照佛陀的教導如法地去做。

佛陀住世的時候,尚且遭人誹謗和咒罵。有一次,有一個婆羅門跑到佛陀住的精舍來,在佛陀麵前大聲地咒罵,佛陀不說話,默然,在那裏靜坐。這個人終於罵累了,然後佛陀這時候開始說話了,說:“如果你去送一件禮物給人家,那個人不在家的話,那個禮物歸於誰?”

婆羅門就回答:“禮物肯定歸於送禮的人,那主人不在家嘛。”

佛陀跟著就說了:“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已。”你現在罵了那麼久,我沒有接受,也沒有動心,所以你隻好把你那些罵人的話全部留給你自己享用,成為你累生累世,累劫的業障的一部分了。

所以這個是佛陀善巧方便開示我們,無論人家怎樣子用惡口來刺激我們,我們都要如如不動,都不要跟隨他的語言去轉,都不要起瞋怒心,要保持慈悲心,要憐憫他,要修忍辱波羅蜜。

四、以禁語來對治綺語。禁語就是不說話,少說話。那些沒有意義的、無聊的廢話,人家在談論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說了,不要去搭口了。人平不語,水平不流,人的心很平靜,是很少有廢話的,一個不停地嘀嘀咕咕的人,他的心一定是不平靜,所以也才會說沉默是金。這樣子來對治。

並且我們要能夠知道,要能夠覺悟妄語的危害。言為心聲,一個人說話就能夠流露他的性格、他的修養、他的學識、他的動機、他的心態、他的見識,一切都可以透過他的語言表露出來,所以不要隨意妄說。

覺悟妄語之危害

在《佛說出家緣經》上麵說,若犯妄語,則有“為人輕毀,不起恭肅;雖言有實,人不奉用”等等十惡報:

1、口常臭爛,如果你老是犯這些妄語的話,是“口常臭爛”。

2、善神背叛。

3、實言流世,眾所不信。你說真話,人家也不相信你了。

4、俗為重事,不在言議。

5、未有實事,惡名遠聞。惡的名聲,說你這個人說假話。

6、為人輕毀,不起肅恭。沒有什麼威信,人家不恭敬你。

7、雖言有實,人不奉用。就算你說真話,人家也不接受,也不聽你的。

8、多懷愁怖,種誹謗業。

9、身死命終,生地獄中。

10、設得為人,常被誹謗。

《大智度論》上麵有一個問題:“若妄語有如是罪,人何以故妄語?”既然妄語有這樣子多的過失,為什麼那些人還喜歡去造妄語業呢?同時也給了一個回答,就說:“有人愚癡少智,遭事苦厄,妄語求脫,不知事發,今世得罪,不知後世有大罪報。”有些人太愚癡,沒什麼智慧,遇到一些苦厄的時候,自己做了錯事的時候,不敢麵對現實,不肯承當,所以以妄語希望能夠脫免,能夠僥幸地脫免這個痛苦。其實他搞錯了,他沒有了解因果,不知道現在這個苦報是因為過去的業因,現在今生受罪苦。也不知道他如果現在逃避掉了,將來的苦報會越重,因為罪業沒有受報,它還會在日日增長。“複有人雖知妄語罪,慳貪、瞋恚、愚癡多故,而作妄語。”這樣子造種種的妄語業。

所以祖師說,經常打妄語的人,你不要看他花言巧語,其實是沒有智慧,因為“淫障根本智,妄障後得智。”這個兩句很重要了,你要想開智慧,一定要注意持好這兩條戒。淫欲習氣很重的人,根本智很難發揮,很難顯發出來,“淫障根本智,妄障後得智”,妄語很多,後得智也難以顯發出來。如所有智,盡所有智:如所有智是諸法的本體智慧,是根本智;盡所有智是諸法了知一切森羅萬象的這些智慧,全知的智慧。但是因為妄語的緣故都會被蒙蔽,所以我們要能夠認識到守持不妄語戒的功德利益。

認識不妄語的利益

在《十善業道經》上麵有說到,有分別地來解說,我們如果守持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有種種的功德利益。經上說不妄言有八種天所讚法:

1、口常清淨,優缽花香。如果是守持不妄言,口常清淨,口裏麵經常散發出白蓮花香,是人中稀有難得的白蓮花。

2、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一切世間人自然都相信他。

3、發言成證,人天敬愛。所說的話,以後事實都能證明,所以人道的眾生和天人都很尊敬和愛護他。

4、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5、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心裏麵很快樂,因為他沒有妄言。一個人說了一句謊話,為了掩飾它,就要說一百句謊話,所以越說就越多了。能夠直心是道場,能夠不妄言的人,他的心自然沒有負擔,自然就得勝意樂,然後身語意三業清淨。

6、言無誤失,心常歡喜。語言很少有失誤的,心裏麵經常很歡喜,快樂無憂。

7、發言尊重,人天奉行。每說一句話都很有號召力,人和天都願意去依教奉行。

8、智慧殊勝,無能製伏。智慧殊勝,因為他能夠不妄言,所以智慧能夠顯發出來。

不兩舌得五不壞法

如果能夠守持不兩舌戒,可以獲得五種不壞法,稱為五不壞法。

1、得不壞身,無能壞故。不會去兩舌,不會兩頭去挑撥是非,所以自身也能夠得到五不壞法,不壞身,“無能壞故”。

2、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眷屬不壞,眷屬不會給人家去離間。

3、得不壞信,順本業故。

4、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

5、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以這個回向無上正等正覺,成佛的時候就能夠得到正眷屬,這些眷屬對於佛陀很有信心,一切的諸魔外道不能去離間,不能乘虛而入。

離惡口成就八種淨業

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1、言不乖度。能夠不惡口,說話就很有分寸,很恰如其分。

2、言皆利益。

3、言必契理。都能夠契理契機,上契十方諸佛所證之妙理,下契一切眾生得度的機宜。

4、言詞美妙。因為不惡口,所以言詞很有文采,人家聽起來很歡喜。

5、言可承領。

6、言則信用。

7、言無可譏。說話這個表達的藝術水準很高,滴水不漏,沒有值得人家去譏諷的。

8、言盡愛樂。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自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我們知道如來這一切的三十二相從哪裏來嗎?從持戒得來。乃至於能夠不惡口,將來成佛就能夠得到如來的梵音聲相。

離綺語成就三種決定

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1、定為智人所愛。

2、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3、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因為不綺語的緣故,言詞都有實義,所以如來所授記的通通都會成就,都不會唐捐。

個人如何持不妄語戒

我們一定要能夠守持不妄語戒,不要以虛妄心、生滅心,虛情假意,故意去討好人家,其實是為了得自己的私利,這樣子去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話就不太好了。

《笑林廣記》上麵就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秀才死掉了,給那個小鬼帶著去見閻羅王。閻羅王剛剛放一個屁,秀才很會拍馬屁,馬上當場就作一篇文章《屁賦》,來拍閻羅王的馬屁,就說:“大王之氣,如琴瑟之音,味如麝蘭之馨。”好像麝的香和蘭花的那種馨香,繞梁三日,蕩氣回腸。寫一大篇文章,閻羅王很高興,就忘記給他怎麼判了,然後就回頭。這個牛頭鬼帶他去的,他又回頭來拍一拍牛頭鬼的馬屁,說:“哎呀,牛大哥,你真的好英俊,你看,你那個牛角彎彎的,好像月牙一樣。”這樣子地吹捧一通,牛頭鬼一開心,也就馬上領他去吃一頓草,然後把他送到母牛的肚子裏麵去了。

不要去說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話,也不要故意地去為了討好人家,事實上是懷著自己的私心,這樣子是沒有什麼價值,也不是佛弟子所當為的。所以為佛弟子如何做呢?應該是有四個方麵——

一、作為父母對於子女不要輕易地承諾,不要輕易地許願,如果你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不要讓小孩子覺得:“哎呀,做父母親都老是說假話,答應我的東西又做不到。”希望教育子女誠信,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二、配偶之間互相不要妄語,要能夠忠貞不二。

三、子女對於父母也要講真話。

四、為佛弟子應該不單單是消極地受持不妄語戒,同時要積極地以我們的語言去幫助眾生走向解脫。我們盡己所能去弘揚佛法,你知道多少都可以跟大家說,但是你不懂的就不要瞎說,不要自以為是去亂說。你真正明白了,你知多少說多少,這樣子功德是非常大。

釋迦牟尼佛曾經告誡我們說,閉關修行九年不如轉一次法輪的功德大。同樣的,我們哪怕是以片言隻語能夠去引導眾生,產生對於佛法的信心,我們自己也以身作則,以身教讓大家對於三寶起信心,這樣子是積極地受持不妄語戒。

酒戒第五

製戒因緣

【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

這個酒戒特殊,就是一長段都是講製戒的因緣,就是說這個酒戒是怎麼製定的。講這個製戒因緣,是因為周利槃陀伽以前很有神通,後來誤喝了酒,就一點力量都沒有了,所以佛陀因此而製酒戒。佛陀在這個支提國的時候。

【是處有惡龍,】

這個地方有一條惡龍。

【名庵婆羅提陀,凶暴惡害,無人得到其處,】

這個毒龍很厲害,並且很凶殘,沒有人敢去它所住的附近。

【象、馬、牛、羊、驢、騾、駱駝,無能近者,】

大象也好、馬也好、牛也好、羊也好,乃至於驢子、騾子、駱駝,一切動物都不敢靠近。

【乃至諸鳥,不得過上,】

乃至於飛鳥都不敢飛過去。為什麼?這個惡龍很瞋毒,會傷害眾生。

【秋穀熟時,破滅諸穀。】

秋天稻穀熟了,農民辛辛苦苦種的,這個龍王都會來破壞。

【長老莎伽陀,】

“莎伽陀”是指誰?就是指周利槃陀伽。有一些翻譯就譯他作“莎伽陀”,有一些就是寫“槃陀伽”,其實就是指同一個人,譯為中文就是小路邊生,在小路邊出生的。他以前曾經是三藏法師,但是就因為吝嗇法,不願意跟大家說,人家請法他不說,自己知道不肯說,這樣子的緣故感得此生此世就很愚癡,很愚鈍。

他隨他的哥哥一起,他哥哥出家以後就帶他來出家。因為他記憶力很差,三個月連一個偈子都背誦不了,所以他哥哥就嗬斥他,讓他還俗。他就很悲痛,想自殺,佛陀以神通力知道就來教化他,教他掃地,同時要調息,修安那般那,修安般法門來調呼吸。然後他就成就了,就開悟了,突然他就明白了,“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然後業消智朗,障盡福隆,智慧顯發出來了,證得阿羅漢道。

周利槃陀伽尊者證阿羅漢道以後,他就有神通,但是他宿世的那種習氣的影響還在,就是他宿世曾經喜歡飲酒。

【遊行支提國,】

周利槃陀伽也是遊曆教化到了支提國。

【漸到跋陀羅婆提。】

就是前麵那個地名。這個經本不太完善,斷句也斷錯很多,印字也印錯很多了。

【過是夜已,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乞食時,聞此邑有惡龍,名庵婆羅提陀,凶暴惡害,人民鳥獸,不得到其住處,秋穀熟時,破滅諸穀。聞已,乞食訖,到庵婆羅提陀龍住處,泉邊樹下,】

龍王住的泉水邊,一棵樹下打坐,來降伏這條龍。敷臥具,把臥具鋪在地上。

【敷坐具大坐。】

腿子盤起來修禪定。

【龍聞衣氣,即發瞋恚,】

惡龍聞到人的衣服的氣味,馬上就生起瞋恨心來:“哎,誰敢跑到我的地盤來。”所以就生起瞋恚心來了。

【從身出煙,】

從身上冒出毒煙想毒害他。

【長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煙。龍倍瞋恚,身上出火,莎伽陀複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

周利槃陀伽神通廣大,他也不怕惡龍,惡龍身上出火,莎伽陀也就入火光三昧,通身都是火,來降伏這條龍。

【龍複雨雹,】

龍就降下冰雹來。

【莎伽陀即變雨雹,作釋俱餅、髓餅、波波羅餅。】

龍王下冰雹,周利槃陀伽就以神通力把冰雹通通變成美味的餅。

【龍複放霹靂,莎伽陀變作種種歡喜丸餅。】

龍王更瞋恨了,就放雷電霹靂來傷害他,周利槃陀伽以神通力將它們通通變成作種種的歡喜丸餅。

【龍複雨弓箭、刀、矟,】

這個長矛。這個雨字要注意,做動詞的時候會念yù。《彌陀經》上麵也是應該念yù,雨種種寶花,雨雜色寶花。龍王就像下雨一樣地降下很多的武器、兵器來傷害他,有弓、有箭、有刀、有長矛。周利槃伽陀即變作種種的蓮花。

【莎伽陀即變作優缽羅華、】

“優缽羅華”是青蓮花。

【波頭摩華、】

“波頭摩華”是紅蓮花。

【拘牟陀華。】

“拘牟陀華”是黃蓮花。把它通通變為蓮花,因為他能夠入慈心三昧,以慈悲心把這些瞋恨所現的兵器通通化為柔軟香潔的蓮花。

【時龍複雨毒蛇、蜈蚣、土虺、】

“土虺”,是毒蛇的一種。

【蚰蜒,】

“蚰蜒”,是一種跟蜈蚣一類的多足的動物。

【莎伽陀即變作優缽羅華瓔珞、】

他把這些什麼毒蛇,蜈蚣,這些通通都變過來了。把這些以瞋恨心所變現的這些毒蟲通通都變成瓔珞了,以慈悲心的緣故,以神通力的力量變成青蓮花瓔珞。

【瞻卜華瓔珞、】

“瞻卜華瓔珞”,就是黃花瓔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