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既廢,萬貞兒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要憲宗替她去向太後說說,但周太後嫌她年長並且出身微賤,始終不肯應允。過了兩個月,周太後下旨,冊立王氏為皇後。王皇後生性軟弱怕事,知道自己不是萬貞兒的對手,隻得處處謙虛忍讓,做個傀儡皇後也就罷了。
憲宗即位第二年,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封她為貴妃,又派出使者四出向山川諸神禱告。誰知這位龍子未等滿月竟然短命夭折,萬貞兒從此不再有娠。自己沒有孩子,她也不允許別的妃嬪生子,隻要哪個妃嬪懷胎,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其喝藥打胎。迫於萬貴妃在宮中的權勢,妃嬪們隻有含淚屈從。在萬貞兒的全力阻撓下,憲宗一直沒有子嗣,朝野上下為之憂心,憲宗自己也是愁眉不展。
成化五年,萬貞兒把關不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憲宗高興非凡,大事慶賀,取名佑極,並立即立為皇太子。沒想到不到一年,皇太子突然生病,一天一夜後竟夭折了。憲宗哭得死去活來,宮人太監們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下來,原來是萬貴妃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誰也不敢去告發。
光陰似箭,一晃又過了六年。此時的萬貴妃不但寵冠六宮,而且威行朝野,連憲宗也掣肘不了她了。她內連宦官,外結權臣,太監梁芳、錢能、鄭忠、汪直等仗著萬貞兒撐腰,大肆搜刮財物,動用國庫無數,憲宗也不敢多問。
皇後無子曆來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憲宗為此事煩愁不已。有一天,太監張敏替他梳理頭發,對鏡自照,憲宗忽然發現頭上已有數根白發,不禁長歎道:“朕老了,尚無子嗣!”
張敏一下伏倒在地,連連磕頭道:“請萬歲爺恕奴死罪,萬歲已有子了!”站在一旁的司禮太監懷恩也跪下說,張敏所言皆是實情,皇子被養育西內密室,現已六歲了。因怕招惹禍患,故隱匿不敢報。憲宗又驚又喜,當下傳旨擺駕去西內見從未謀麵的皇子。
這個皇子是哪兒來的呢?原來,成化三年,西南土族作亂,朝廷派大將前去征討,平定之後,帶回來一批男女俘虜。其中有一紀氏長得美麗機敏,被充入掖庭。後因性情賢淑,又通文字,被升為女史。不久,王皇後看中了她,命她管理內府庫藏。一天,憲宗偶爾來到內藏,問及內藏的情況,紀氏口齒伶俐對答如流,使龍心大悅。又見她生得明眸皓齒,嫵媚動人,憲宗便在紀氏住處召幸了她。過了幾個月,紀氏懷了孕。
萬貞兒知道這事後,派了一名宮婢去打聽實情。那宮婢是個好心人,不忍皇帝子嗣又遭毒手,回去稟報萬貞兒說,紀氏不是懷孕而是生了鼓脹病。萬貞兒半信半疑,便勒令紀氏退出內藏,住到離自己住處很近的安樂堂,以便監督她。
幾個月過去了,紀氏生下一個男孩。對這樣的喜事,紀氏卻憂愁萬分,她知道兒子一定逃脫不了萬貞兒的魔掌,假如不設法弄死,隻怕自己的性命也難保。她咬了咬牙,把孩子包好,讓太監張敏把皇子帶出宮去溺死。張敏想皇上年紀越來越大了,至今沒有子嗣,我怎能做這種對不起社稷,對不起皇家的事呢?於是,他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把皇子偷偷藏入密室,取些蜜糖、粉餌之類的食物喂養。由於張敏行事小心,萬貞兒一直沒有察覺眼皮底下有這麼個孩子。不久,廢皇後吳氏知道了這件事,便把皇子接到自己居住的西內親自照料,皇子才安然活了下來。
再說紀氏聽得憲宗召見兒子,抱著兒子放聲大哭,說道:“今日我兒一去,我恐怕性命難保!兒去,若見一穿黃袍有胡須的人,便是兒的父皇,兒要拜見他!”說完,她替兒子換上一件小紅袍,交給了張敏。這時,憲宗正眼巴巴地坐在堂上等候,忽見宮門前一頂小轎停下,一個身穿紅衣、胎發披肩的小孩子跳了下來,直奔堂前,一見到他,便雙膝跪地,口稱:“兒臣叩見父皇”。憲宗悲喜交集,一把把兒子抱入懷裏,放置膝上,仔細端詳。良久,才喃喃說道:“這孩子長得真像我,確是我的兒子!”第二天早朝,憲宗命內閣起草詔書頒行天下,並封紀氏為淑妃,移居西內。又替六歲的皇子取名叫祐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