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長大成人該娶媳婦了,可是因為家裏太窮,富有的人家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娶窮人家的媳婦陳平又感到羞恥。這樣過了好長時間,陳平的婚事也定不下來。當時,當地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人們認為她是克夫命,所以沒有人再敢娶她。陳平卻想娶她。當時,為了貼補家用,每逢鄉鎮中有人辦喪事,陳平就去幫忙料理喪事,早出晚歸以便多得些報酬。有一次,張負在辦喪事的人家裏見到陳平,相中了這個高大魁梧的年輕人。一天,張負跟著陳平到了陳家。陳家住在靠近外城城牆的偏僻小巷子裏,隻用一領破席子當門,但門外卻有很多貴人留下的車輪印跡。張負回家後,對他的兒子張仲說:“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說:“陳平又窮又不從事生產勞動,全縣的人都恥笑他的所作所為,為什麼偏把女兒嫁給他?”張負說:“像陳平這樣儀表堂堂的人怎麼可能會長久貧寒卑賤呢?”於是,不顧兒子的反對將孫女嫁給了陳平。張負不但借錢給陳平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孫女臨出門時,張負告誡她說:“不要因為陳家窮的緣故,就看不起人家。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後來的事實證明,陳平果然選對了妻子。自從他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後來,陳平在亂世中一路高升,最終做了西漢的開國丞相,這是後話,就不多說了。
上述這三位嫂嫂大約都是出身苦寒的小戶人家,所以才會那樣眼光短淺,氣量狹小,過於現實。曆史上好的嫂子也是有的,像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三歲時就父母雙亡,由長兄韓會和嫂嫂鄭氏帶著,和自己的兒子十二郎一起撫養長大。後來,韓會不幸早死,鄭氏就帶著韓家的兩代孤兒過著艱苦的日子,把他們叔侄教養成人。鄭氏去世以後,韓愈為她特別服孝多年。
現代中國社會中,因為獨生子女政策,能成為嫂子的女性不太多了,但是在中國家族式家庭裏,女性還會有很多身份:兒媳、後媽、婆婆等。這些身份都需要你的大度和愛心,以及智慧去擺平。
以後母為例,不論古今中外,在人們心目中後母虐待前妻兒女是常有的事,善待前妻兒女的繼母則是例外。雖然這其中有偏見,但是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局麵,值得女性朋友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