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最心口如一的人應該是蘇秦的嫂子。
蘇秦也真是倒黴,前文提到過他的老婆不待見他,這裏再講講她的嫂子如何刻薄他。蘇秦在他沒發跡前,每次周遊列國,碰了一鼻子灰回家後,不但鄰居們嘲笑他,就連最親的父母、妻子以及兄嫂也不待見他。“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這種情形誰也受不了,難怪蘇秦要發誓取富貴而頭懸梁錐刺股了。
後來,他終於成功,做了六個國家的宰相。有一次,他因公務路過家鄉洛陽,順路回家去探望一下。當時,不但洛陽人傾城而出前去迎接,就是蘇秦的家人也都加入迎接的行列,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他嫂子,她“蛇行匍服,四拜自跪而謝”。蘇秦問她:“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她講了一句任何人都絕對不肯說出口的話——“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這個女人夠討厭但也夠坦白。
漢高祖劉邦的嫂子“丘嫂”也和蘇秦的嫂子差不多。劉邦的母親早死,寡婦大嫂當家,還要燒全家的飯。劉家本是貧寒人家,一家人都是安分守己勤勤儉儉地過日子,隻有劉邦遊手好閑不務正業,每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混在一起。大家吃飯的時候,他常常不在,有時候一高興又把那些朋友帶回家裏來大吃大喝一頓,然後就揚長而去。他大嫂被氣得發瘋,就故意要整他,每天三餐定時開飯。如果劉邦沒有按時回來吃飯,大嫂絕對不給他留任何東西,就連吃剩下的湯湯水水也都全部拿去喂豬喂狗,一滴不留。所以,劉邦常常在外麵遊蕩夠了,回家來,翻遍廚房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有一次,劉邦又把朋友帶回家吃飯,他大嫂站在廚房裏也不說話,隻是故意拿著長杓敲鍋邊,意思是鍋裏什麼都沒有,客人們知趣地都走了。可是劉邦後來悄悄地到廚房裏去查看,掀開鍋蓋一看,裏麵還有半鍋羹湯呢,可見她是故意跟自己作對了。劉邦心裏對這個大嫂恨得牙癢癢。
後來,劉邦平定天下,做了皇帝,大封親族和功臣,劉家闔族差不多都同沾雨露,封王封侯,隻有大嫂的兒子劉信什麼也沒有封。他的老爹看不過去了,就替他母子講情,劉邦說:“我怎麼會忘了我的侄子,隻是恨他母親做人太刻薄了。”於是就封劉信為“羹頡侯”,“羹頡”的意思是“問問羹湯”,由這個封號可以看出劉邦對他大嫂的怨恨始終沒有解除。
劉邦的丞相陳平也有一個討厭的嫂嫂,隻是他哥哥自己有主見,不是老婆至上的人。
陳平自幼父母雙亡,與哥哥陳伯住在一起,家裏也是貧寒人家。陳平很聰明,所以哥哥聽任他出外求學,不讓他分心管家裏的事。嫂嫂卻認為陳平已經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不該坐在家裏吃白飯,為這事夫妻常常拌嘴吵架。陳平雖然生在貧寒人家,可是儀表不俗風度翩翩,有人跟他開玩笑,問他:“你吃什麼?長得這樣英俊瀟灑?”陳平的嫂子惱恨陳平不幹活,沒好氣地接話說:“也不過吃糠咽菜罷了,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陳伯聽到這些話後,立刻休了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