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與兒子成了仇人——武薑(1 / 2)

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有一些女性在爭取擺脫客體地位的時候,由於過度的戰鬥使自己的女性特質喪失殆盡,成為一個潑婦。

關於女性是否要保持女性特質,向來存在著爭論。有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它是被強加的而非天生的。可是,無論如何,女性特質是一種文明素質,是女性魅力的重要部分。女德在柔,柔能克剛。

一個女人如果罩上了“悍婦”的“光環”,那麼這個巨大的陰影會掩蓋了她可能存在的一切優點。而當麵對一個悍婦時,人們已經無法注意她們的容貌甚或才能。

中國曆史上,為了權力,父子相殘、兄弟相害的事件不少,親生母子間耍心機的也有,但拚個你死我活的並不多見,武則天、慈禧做過這樣的事,是因為她們曾經擁有真正的權力。但是武薑卻是個例外,她並沒有政治野心,卻與親生兒子交惡,這很值得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

說得這麼熱鬧,武薑何許人也?

她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武公的妻子,也是當時小諸侯國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公元前757年,她與鄭莊公的第一個兒子出世了。這次生產很不順利,孩子不是頭朝下出生而是腿先伸了出來。難產即使在現在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武薑千辛萬苦把孩子生了下來,過程一定很痛苦,所以,史書上說武薑因此對這個兒子不太喜歡,還給他起了一個很難聽的名字:寤生,也就是不順的意思。

寤生三歲時,武薑又生了一個兒子段。史書稱武薑喜歡這個兒子,原因是“段生易”。

如果真如史書所講,薑氏是根據孩子出生的難易來決定喜歡程度,那武薑的確不是個合格的母親。但很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那就是寤生的確不那麼討人喜歡。寤生,也就是後來的鄭莊公是春秋霸主之一,性格應該很強勢、內斂,這樣的人往往不太討人喜歡。再說,子女多的家庭,父母往往比較寵愛最小的,這沒什麼特殊的理由。此外,段長得也是一表人才,麵如敷粉,唇若塗丹,是鄭國兩大美男之一,而且力氣很大,善於騎射,武藝高強,所以鄭媽媽更寵愛他一些也是正常的。隻不過,這件事發生在帝王之家,就複雜、嚴重多了。

武薑曾多次向鄭武公提出立段為接班人。這個提議違背了“立長”的禮製,而且寤生也沒有什麼錯誤,所以鄭武公沒有答應。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重,武薑再次對病危的丈夫提出把小兒子段立為太子,還是沒有成功。對於武薑來說,寤生和段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哪個人繼位,她都是王太後,可是她堅持立幼廢長,可見確實非常不喜歡大兒子。同年,武公病逝,寤生繼位,即鄭莊公。這一年寤生13歲,而他的弟弟段隻有10歲。

武薑見沒能為小兒子爭得王位,就想為他爭一塊土地。她對鄭莊公說:“你當了接班人,擁有數百裏的地盤,可你的弟弟卻連容身的地方都沒有,你於心何忍啊!”

鄭莊公說:“媽媽,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於是武薑獅子大張口,替段要一塊叫“製”的封地。製又叫虎牢,是險峻的戰略要地,不是隨便可以封出去的。於是,莊公找了個借口回絕了母親的要求,但答應可以給別的任何地方。武薑就退而求其次,為小兒子段要到了“京”這個大城。

京是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地位僅次於國都新鄭,如今段成了主人,其地位無異於鄭國的第二個國君。有個叫祭仲的大臣站了出來對莊公說:“京的規模比首都都大,按祖製,大的封邑不能超過都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把京這麼大的地方封給段,於國不利。”莊公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薑氏欲之,焉避害?”這是《左傳》的記載,《史記·趙世家》稱:“武薑欲之,我弗敢奪也!”

莊公對自己的母親直呼其名,顯然並不恭敬。這也不奇怪,武薑不喜歡他,並且三番五次勸武公廢了他,這些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內心不可能尊敬這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