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梅花不敵牡丹——梅妃和楊貴妃(1 / 2)

梅妃是情聖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今天的人們大多知道楊貴妃,而知道梅妃者恐怕不多。其實,梅妃是玄宗後宮中唯一一個和楊貴妃旗鼓相當的情敵。

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深受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不幸離開了人世。唐玄宗雖有後宮佳麗數千人,卻對武惠妃情有獨鍾。武惠妃的卒亡使他不勝悲痛,日見憔悴。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傷的樣子,也是憂心忡忡,擔心玄宗從此一蹶不振。於是,他力勸玄宗征選天下絕色多情美女,來改變悲傷心境,重新振作起來,玄宗采納了他的建議。高力士奉旨挑選秀女,親自出使閩粵,一眼看中16歲的福建莆田女孩江采蘋。

與江采蘋同期入宮的各地美女不下三百人,但唐玄宗隻對她一人青眼有加。江采蘋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賞花戀花,流連忘返,唐玄宗戲名曰梅妃。

這個江采蘋能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因為她有幾個特別出眾之處。

美貌自不必說了,更重要的是她有不凡的學識和氣質。

她的名字就很有來曆。梅妃出生於醫藥世家,父親江仲遜家世代為醫,她自小聰明過人,9歲就能誦讀《詩經》中《周南》《召南》等詩篇,並曾對父親說:“我雖女子,期以此為誌。”江仲遜便以《詩經·召南》裏《采蘋》一詩的題目作為女兒的名字,表示對女兒的期望。14歲時,江采蘋已能寫一手清麗俊逸的好文章,在當地廣為傳誦。

梅妃還有一個絕活兒是表演《驚鴻舞》。《驚鴻舞》具體什麼樣不得而知,據後人考證,《驚鴻舞》可能有描繪鴻雁飛翔的動作和姿態。這種模擬飛禽的舞蹈在我國源遠流長,例如戰國青銅器上有人扮鳥形的舞蹈圖像,漢代百戲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記載,漢畫像石中也有人扮鳥形舞蹈的畫麵,這些舞蹈大都穿著笨重的鳥形服飾道具,舞蹈起來很不方便。可是,梅妃的《驚鴻舞》看起來並不笨重。唐玄宗是樂舞行家,他曾當著諸多王侯大臣的麵稱讚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梅妃在後宮一直沒有對手,直到17年後的天寶四年春天,一個名叫楊玉環的女子出現,格局完全變了。

楊玉環也就是楊貴妃,她與梅妃成了並立於玄宗後宮的兩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潔;楊玉環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豔。這倆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對孤芳自賞、清雅高潔的梅妃,已經審美疲勞了,不免有些意興大減。而突然出現的楊貴妃,不但體態豐滿充滿了性感,而且性格活潑,神情媚人,就像一團熾熱的烈火撩撥著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楊玉環也通曉音律和歌舞,她善彈琵琶,《霓裳羽衣舞》更是變幻紛擾,正與梅妃玉笛和《驚鴻舞》不相上下。

楊貴妃與梅妃之間展開了明爭暗鬥。一個要死守“陣地”,一個要占領“陣地”,戰鬥異常激烈。

而她們的戰鬥,開始表現出來的是一篇篇有感而發的詩文。

梅妃先給唐玄宗寫了一首指責楊玉環的詩,曰:

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這首詩中,表麵上讚歎楊玉環的美貌,其實是在諷刺她原來是唐玄宗的兒媳,卻不顧人倫投入了公公的懷抱,還迷惑皇帝,耽誤朝政,並譏嘲她如月般的癡肥。其實,梅妃說的都是事實。

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但被唐玄宗看中,為了從兒子手中奪過這個女子,他讓楊玉環當了4年的道士之後,便堂而皇之將她據為己有。而且楊玉環體態豐腴,膚如凝脂,臉如滿月也是事實。

楊貴妃讀罷梅妃的詩,立即反擊:

美豔何曾減卻春,梅花雪裏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草,不與凡花鬥色新。

詩中針鋒相對,譏諷梅妃瘦弱不堪,而且已經是明日黃花,哪能與自己這個新春的鮮花爭奇鬥豔!

這一場詩詞較量梅妃落敗。唐玄宗當時已被楊貴妃所媚惑,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轉移到了楊貴妃身上。再說梅妃這首詩裏說楊貴妃亂倫,也就等於罵唐玄宗亂倫,指責楊貴妃亂政,也就是說唐玄宗糊塗。可以肯定,梅妃當然不會愚到辱罵皇帝的地步,但架不住楊貴妃的挑唆,所以梅妃以欺上之嫌被打入了上陽東宮,過著和冷宮一樣的淒清生活。梅妃的愛情也從此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