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沒有金剛鑽偏攬瓷器活——韋後(1 / 2)

韋後是武則天的兒媳婦,唐中宗的妻子。

中國曆史上,女性最輝煌的時期就是武則天時期,她的成功激活了眾多女人心中的權力欲,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兒媳婦韋皇後以及韋皇後的女兒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貼身秘書上官婉兒都曾是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隻可惜,要想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可缺,當然自身的能力尤其重要。這裏要講的韋皇後就是一位野心足夠但能力不足的女人。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可這位韋後明明沒有金剛鑽卻偏攬瓷器活,結果害人害己。

韋氏的丈夫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當過兩次皇帝。第一次是在武則天做皇後時,先是廢除了非己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她的親生兒子李弘為太子;不久又廢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賢;最後又對李賢不滿,便把三子李顯推上太子寶座。唐高宗李治駕崩後,太子李顯繼位為中宗,太子妃韋氏因夫而貴,被封為皇後。

武則天立李顯為皇帝是因為他無能,好控製。反過來說,如果中宗有能耐,也會很快被廢掉。但是,李顯軟弱無主見,他的皇後韋氏野心卻不小。在韋皇後的無理要求下,唐中宗提拔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為豫州刺史,而她這個老子又沒什麼能耐和威望,所以不得人心。此時的武則天雖然是皇太後,但是實權在握,韋氏根本沒機會為所欲為。李顯當皇帝不到一年,就被母親武則天抓住個錯誤貶為廬陵王,一家人被發配到邊遠的房州。武則天的四兒子李旦被立為帝,即睿宗,武則天依然總攬朝綱。從這一次中宗被廢就已經可以看出,韋後雖然有膽量、有野心,但能力還差得很。

武則天對中宗和韋後戒心重重,所以,也沒讓他們安安穩穩地長居房州,期間他們又被遷往均州過了兩年。武則天之所以這樣讓他們反複搬遷,是為了防止他們長居一地,發展起自己的勢力來對抗朝廷。李顯畢竟是前任皇帝,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經過幾年的折騰,武則天覺得他們的銳氣已經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許他們長居房州了。

李顯生性懦弱,在房州全靠韋後給他打氣,武則天派來的使者也都由韋後應付周旋,因而中宗對韋後十分感激。有一天他與韋後閑來無事,到感德寺探望慧範大師。途中,李顯興致忽來,拾起一枚石子,朝天祈禱說:“我如果不受到傷害,還能重得帝位,這枚石子就不要落地。”說完用力將石子拋向空中,誰知偏有湊巧,這枚石子被路旁一棵大樹茂密的枝葉擋住,居然沒落到地上。這讓對前途已經絕望的兩人大喜過望,以為這是蒼天賜給他們的吉兆。李顯當下握住韋後的手十分誠懇地立誓道:“異時若複得見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這句承諾成為日後韋後牽製他的把柄。

就在李顯一家在房州苦熬的同時,朝中也在進行著重大的變故。武則天幾度廢立太子和皇帝後,索性自己走到前台當起了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消除異己,她大肆捕殺李姓皇室子孫和對李姓忠心耿耿的大臣。消息傳到房州,中宗與韋後心驚膽戰,夜不安眠,每次聽說朝廷使節前來,中宗就嚇得麵無人色,生怕是皇帝母親派人來下詔賜死。日日生活在死亡陰影之下,讓懦弱的李顯失去了生存的勇氣,他幾次試圖撞牆自殺,都被韋後勸阻。

風水輪流轉。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在宰相狄仁傑的力勸下,武則天派人把李顯和韋氏從房州接回洛陽,複立李顯為皇太子。這時李顯一家被流放已達15年之久。

五年後,武則天在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的逼迫下,讓位給太子李顯。就這樣,李顯在失位20年後,又被推上了皇帝寶座,仍稱中宗,韋後自然也恢複了皇後的身份。

中宗在房州過的是非人的囚禁生活,再度為皇帝後就如出了籠的鳥一般,開始瘋狂地享受奢侈的帝王生活。韋後經過多年的流放生活,野心和權力欲不但沒有消亡,而且更加龐大。武則天一死,她沒有了婆婆的威脅,於是放心大膽地處處以婆婆為榜樣,大肆幹預朝政。中宗每次上朝,韋後都坐在他身後的帷幔中聽政,儼然是當年的武則天。大臣們擔心再蹈武則天的覆轍,上書勸諫,李顯不予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