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李綱守京城(1 / 2)

由於皇帝的軟弱無能,苦心孤詣的李綱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大軍兵臨城下

兩宋時代的中國雖然號稱是統一的國家,實際上卻一直處在分裂的狀態中,而且幾百年間一直戰事不斷。在宋、遼、金、元、西夏等國家之間常常發生戰爭。在這種種紛爭中,也湧現出了無數的民族英雄、仁人誌士,像名揚千古含冤而死的大將嶽飛,甘願拚卻一死而青史留名的文天祥。還有一位不經常為人所知的民族英雄李綱,也同樣在宋金的征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金太宗滅了遼朝之後,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遼朝逃亡的將領,分兵兩路進攻北宋。西路由宗翰率領,攻打太原;東路由宗望率領,攻打燕京。兩路大軍約好在北宋的首都東京會師,一起攻打東京城。

北宋的軍隊簡直不堪一擊,在金朝大軍的進逼下節節敗退,前線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向北宋朝廷。金太宗又派使者到東京,明日張膽地脅迫北宋割地稱臣,滿朝文武大臣都嚇得不知該怎麼辦,許多人主張棄城逃跑。正在這最危急的時候,隻有正作太常少卿(掌管禮樂和祭祀的官)的李綱站出來獨排眾議,堅決主張抵抗金兵。

這時戰場上的形勢已經越來越不利於宋朝軍隊了,西路金兵攻下燕京後,宋將郭藥師投降。宗望就讓郭藥師做向導,領兵南下,直取東京。

不當亡國君

宋徽宗見形勢危險,急得團團轉,卻又想不出什麼退敵的辦法,拉住大臣的手連連歎氣說:“唉,沒想到金人會這樣對待我。”話還沒說完,一口氣就塞住了喉嚨,昏厥過去,倒在床上。大臣們手忙腳亂地把他扶起來,把太醫請來急救,總算把他救醒過來。徽宗眼看沒什麼辦法可想,自己又不想承擔一個亡國之君的惡名,就把責任推給自己的兒子。他向左右侍從要來紙筆,寫下了“傳位東宮”的詔書,宣布退位,作了太上皇。不久,他就帶著兩萬親兵逃出東京,到亳州去(今安徽亳縣)避難,而把京城的亂攤子留給了新皇帝。

太子趙桓即位,就是宋欽宗。宋欽宗把主戰的李綱提升為兵部侍郎,並且下詔親自討伐金兵。其實,宋欽宗雖然如此做,但心裏實在沒有什麼把握,七上八下的也沒主意。

這時,宋軍在前線接連打了幾個敗仗,東京的局勢日漸危急。一些怕死的大臣開始紛紛勸宋欽宗逃跑,宋欽宗也動搖了。

李綱請命

李綱得知這個消息,立刻求見宋欽宗,說:“太上皇(指宋徽宗)傳位給皇上,正是希望陛下能留守京城,陛下怎麼能走呢?”

宋欽宗還沒開口,宰相白時中先搭了腔,說:“敵軍聲勢浩大,眼看就要攻進東京,哪裏能守得住?”

李綱駁斥他說:“天下的城池,沒有比京城更堅固的。再說,京城是國家的中心,文武百官集中在這裏,隻要皇上督率抗戰,哪有守不住的道理?”

旁邊有個宦官也嘟嘟嚷嚷說東京的城池不牢固,抵擋不住金兵進攻。宋欽宗叫李綱視察城池。李綱回來報告說:“我視察過了,城樓又高又堅固,護城河雖然淺狹一些,隻要安下精兵強弩,不愁守不住。”他還提出了許多防守的措施,要求欽宗團結軍民,共同堅守京城,一旦等到各地的援軍到來,就可以開始組織反攻,到時形勢就會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