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李綱燕雲十六州,收複質疑(1 / 2)

金國看到北宋政治如此腐朽,所以在滅遼後,沒過多久就對北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侵略戰爭。

決心收回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是整個華北平原的中樞。它原本屬於漢族人居住的地區,可是在後唐時,卻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用來改朝換代送給了遼國,直到宋朝建國,燕雲十六州也沒有回到漢族人手中。北宋初年,宋太宗曾經對遼發動了高梁河戰役和雍熙戰役,意圖用武力奪回燕雲十六州,但由於宋朝剛剛建國,國力不強,再加上將領指揮的失誤,所以大敗而回。這兩次戰役的慘敗使宋朝放棄了用武力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打算,而對遼國采取防守的策略,與之相對抗。

到了北宋徽宗皇帝時,遼國統治區邊境的女真族逐漸強大起來,女真族早年深受遼國的欺負與壓迫,所以強大了的女真族在公元1115年建立了金國,並且開始攻打遼國。遼國這時國力已經衰退,根本招架不住女真族的進攻,眼看就要亡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宋徽宗決定乘虛而入,聯合金國攻打遼國,然後收複燕雲十六州。

夢想著與金國結盟

於是宋徽宗借為遼天子祝壽之機,派奸臣童貫率人前往遼國拜賀,其實是乘機去探聽遼國的真實情況。

當時,遼國有個叫馬植的人,此人一向不學無術,專愛鑽營,以賺些小利為生。這次他聽說童貫來到遼國,立刻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拜見了童貫並且獻上了一條“錦囊妙計”——“聯金滅遼”。童貫一看此人的觀點正合徽宗之意,於是欣喜萬分,就十分器重這個馬植,還為他起了個新名字“李良嗣”。童貫給遼天子拜完壽,馬上就領了馬植回去麵見聖上了。

“李良嗣”麵見徽宗時,滔滔不絕,獻了一大堆計策,不過說得概括些,就是讓徽宗下令官兵從登、萊州渡海至契丹後方,然後聯合金兵一定能一舉將遼國滅掉,然後乘忙亂之機收複燕雲十六州。

徽宗聽了“李良嗣”的意見,也不和大臣們商量,馬上就派大臣馬政出使金國,與金國取得聯係。宋金聯盟雖然短時間內對遼構成了威脅,但有大臣進諫,極力勸說徽宗不要聯金,他們說:“一旦遼滅亡,金兵萬一掉過頭來攻打宋朝,那麼就算後悔也來不及了。”

可是徽宗已經“鬼迷心竅”,他一心想與金國結盟,而後收複燕雲十六州,做件光耀史冊的事。公元1120年,宋金終於達成協議:宋金聯合攻遼,金兵負責攻取遼中京大定府,宋朝攻取燕京折津府;宋金滅遼之後,宋朝將原本進貢遼國的“歲幣”轉交金國。這項協議本身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之上,所以結局也就注定了是不平等的。

宋軍的貪生怕死

公元1122年,金兵先後攻陷了遼國的中京、西京、逼迫遼國天祚帝倉惶西逃,遼國一時朝中無人,麵臨亡國的危險。這時,一些遼國貴族就擁立幽州留守耶律諄為皇帝。宋徽宗匆忙之間,派童貫與蔡攸(蔡京的兒子)做正副統帥,帶兵進攻遼軍。童貫隻是個宦官,雖然對於溜須拍馬、搜刮百姓很在行,但是對於打仗卻是一竅不通;而蔡攸隻是一味聽從童貫,根本提不出什麼好的建議,所以宋軍士氣低落。而遼國耶律諄一邊則團結一致,誓死將敵人趕出國,士氣空前高漲。宋遼兩軍剛一碰麵,宋軍就被打得落花流水,童貫與蔡攸立刻率軍南逃,遼軍緊迫不舍,宋徽宗嚇得急命班師回京,宋朝與遼軍的第一戰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不過,這一戰之後,耶律諄就病倒了,沒多久,竟然去世了。宋徽宗得知耶律諄病死的消息,立刻又讓童貫、蔡攸率領數十萬大軍出兵幽州。宋軍仗著人多勢眾,一路上趾高氣揚,以為必勝無疑,十分看不起遼兵。可是,在前往幽州的路上,宋軍遇到了遼軍大將蕭幹的部隊,一下子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此後,宋軍將領收兵,再也不敢出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