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宋江確實攻打過方臘,這在《中興奸邪姓氏錄》中就有所記載,說方臘謀反於睦州,很快就攻陷了溫、台、處、杭、秀等數州,朝野上下頗為震動,派童貫做江浙宣撫使,領精銳部隊20萬前往攻討,其中宋江也是副將之一。
另外《林泉野記》中也說,宋江與宋朝別的將領一道俘虜了方臘及方臘起義軍所立將相,立了頭功。然而宋朝人範圭在其所寫的《折可存墓誌銘》卻直接否認了宋江招後率軍攻打方臘起義軍的事情。他說,折可存作為童貫的親信,統領大軍奉禦旨前往征討農民起義軍,首先率領三軍將士,奮然用力,殲滅了方臘起義軍,俘獲了方臘;而後又班師攻打梁山好漢,不幾日又將宋江捉拿住了。可見據《折可存墓誌銘》記載,方臘與宋江趙義軍都是為折可存所破,並且兩位起義軍首領,也是為折可存所俘獲。
雖然墓誌銘中通常未免對死者有溢美之辭,但卻側麵講述了這樣一個事實,宋江並未俘獲方臘,當時他甚至還在自顧不暇地迎戰朝廷的征討。
另外一種說法是《宋史》中說韓世忠俘獲了方臘。宣處二年,方臘謀反,揚言數十年推翻宋朝,江、浙一帶的官僚大族人心惶惶,惟恐禍及己身。朝廷則四方調兵趕赴江浙。當時韓世忠隻是一個小小的偏將,也隨軍出討方臘。
隊伍到達杭州,方臘起義軍的活動十分頻繁,規模也很大,眾將都束手無策,獨獨韓世忠派兵二十多人伏擊在北關堰,一等到方臘起義軍出現,韓世忠率埋伏的將士衝出,起義軍大敗而逃。之後,在睦州清溪洞之戰中,方臘起義軍經不住征討大軍的攻擊。很快潰散了,方臘則準備逃路以圖東山再起,然而韓世忠對方臘一夥窮追不舍,直追至睦州清溪洞,方臘率殘餘部將以岩屋為穴,不肯出來。
征討各將毫無計策,這時韓世忠悄悄走下山向山野百姓尋問到入洞路徑,而後挺身而出,從暗路直搗方臘老穴,將方臘從洞中趕出。
恰好此時,忠州防禦使辛興宇帶領軍隊趕到洞口擒住了方臘,於是將擒方臘之功掠為己有,韓世忠本人憨厚率直,職位又僅是偏將,遠遠低於辛興宇忠州防禦使的官職,所以也就不與人爭功,讓辛興宇去領了大賞。
前麵關於宋江擒獲了方臘是民間小說中的說法,其中為增添藝術感染力有一些虛構的成分,而韓世忠力擒方臘是出自正史記載,可信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