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方臘落入誰手(1 / 2)

宣和二年的方臘起義,就是由於江浙等地的百姓不堪忍愛“花石綱”之苦而爆發的。

花石綱與方臘起義

宋徽宗趙佶在位25年,他愛玩,愛享受,最後把北宋王朝的基業玩得一幹二淨,趙佶最愛玩的是搜集天下奇花異石,將其中的珍品送到京城,供自己享受,史稱“花石綱”。為製造,搜刮這些奇花異石,並把它們運往京師,耗費了百姓大量的人力物力,“花石綱”船隊更是浩浩蕩蕩、經年累月地行駛於淮水,汴水之間,首尾上千裏,給東南地區和運河沿岸人民帶來極大災難。

宣和二年的方臘起義,就是由於江浙等地的百姓,不堪忍受“花石綱”之苦而爆發的。起義的領袖方臘原名方十三,祖居歙州(今屬安徽省),後遷居於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縣西北)。方臘原來在青溪縣某村保正方有常做傭工(一說自為漆園主),不堪忍受官府的壓榨剝削,於是在睦州一帶利用明教秘密組織群眾,進行起義準備。

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方臘認為起義的準備工作已經比較充分,於是假托“得天符牒”,聚眾殺死保正方有常一家,宣布起義,號召百姓起來反對官吏侵通、賦役繁重。十一月建元永樂,自稱“聖公”,設置將師六等,起義軍以頭戴方巾為標誌,分開幾路出擊,發展十分迅猛。十幾日內起義軍就擴展為幾萬人之多,起義軍首先攻占青溪縣息坑大鎮,全殲宋兩浙路駐軍5000多人,然後又接連攻克睦州(今浙江建德)、壽昌(今浙江建德南),遂安(今浙江淳安西),歙州等7州48縣。後來,朱言、關邦、師囊、陳十四等著名明教首領也在各地紛紛響應,起義軍一下子發展為百萬之師,聲勢震動東南,他們提出了“劃江而守”的戰略口號,宣稱十年之內推翻趙宋王朝。這引起了朝野上下恐慌,宋徽宗這時才意識到“花石綱”的運送已激起了民憤,趕緊撤銷那些搜刮奇花異石的機構,還專門頒布“罪己詔”,假惺惺地向臣民們公開檢討,另外立刻任命童貫為江準荊浙宣撫使,率領京師禁軍及原擬征遼的秦晉蕃漢兵15萬,奔赴睦州征討方臘。很快就從起義軍手中奪回歙州等地,這號稱“二十萬”大軍,以眾欺少。宣和三年四月,方臘率軍被迫退至青溪邦源洞山區,轉入防守狀態。宋將劉鎮率領精銳部隊從小路上山,偷襲方臘起義軍,劉鎮精銳部隊與方臘起義軍展開了決戰,最後,邦源洞終於失守。起義軍有一部分人僥幸突圍,有7萬多人壯烈犧牲,剩餘的起義軍力竭被俘,其中方毫、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位要員也都做了俘虜被解送汴京殺害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

方臘落入誰手

方臘被殺之後,宋徽宗大開慶功宴封賞了上自統帥童貫,下到普通士卒千餘人。然而,許多人很疑惑方臘是怎樣被抓住的?又是被誰抓住的呢?當時的朝廷雖然也作了模糊的封賞。但以後卻又出現了各種說法的史料記載和文藝作品,所以方臘到底落何人手仍舊是個謎。方臘被俘,最常見的說法是《水滸傳》中第一百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所說:方臘從邦源洞山頂落路而走……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庵,嵌在山凹裏。方臘肚中饑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飯吃,隻見鬆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宋江見拿得方臘,大喜,便問道:吾師,你卻如何正等得這賊首著?魯智深道:酒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鬆林裏廝殺,迷蹤失徑,迤邐隨路尋去,畫龍點睛到曠野琳琅山內,忽遇一個老僧,引領酒家到此處茅庵中,囑咐道:柴米菜蔬都有,隻在此間等候。但見個大漢從鬆林深處來,你便捉住。夜來望見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間山徑路數是何處。今早一見這賊爬過山來,因此,俺一禪杖打翻,就捉來綁,不想正是方臘。《水滸傳》中說宋江歸降後率軍攻打方臘,可是宋江有無歸降,又有無攻打方臘這本身就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