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宋徽宗寵信蔡京(1 / 1)

徽宗對蔡京信任有加,將朝中大事都交給他處理,蔡京於是成了朝廷中的權臣。

宋徽宗喜歡蔡京的字

徽宗喜歡以字識人,蔡京本來是個無名小卒,可是因為寫著一手好字,所以深得徽宗喜愛,官職逐漸越做越大。哲宗前期,蔡京曾任戶部尚書,後來擔任翰林學士承旨,徽宗即位後,臣僚上書說蔡京專愛鑽營,因此被貶官杭州。

一日,蔡京正悶悶不樂地斜躺在太師椅上,忽然一個貼心的侍者興衝衝地走了進來:“老爺,好事來了!”“什麼好事?”蔡京一下子站起來問:“童貫到了杭州。”童貫是徽宗非常寵愛的一個宦官,蔡京原來就想和他拉拉關係,正苦於無法接近,不想侍者如此善解人意,把這個消息搞到了,這真是天賜良機。接著,侍者又告訴蔡京,童貫這次來杭州,是替皇上搜求字畫、珍玩的,這更是令蔡京喜出望外,他真想馬上見到這位皇帝麵前的紅人。但一想,白天童貫那兒客人一定很多,自己是個獲罪之人,與宦官結交已招惹嫌疑,更不好深談些什麼,於是吩咐侍者:“晚飯以後,準備五千兩銀子,隨我去童貫那兒。”

蔡京為什麼聽說童貫來杭州搜求寶畫便如此高興?原來,蔡京的書法、繪畫也是一流的。當年,他在翰林院供職,手下有兩個屬員對他極為殷勤,大熱天一人一把白團扇,輪流為他扇風納涼,蔡京一喜之下,在他們倆的扇子上各題杜甫詩一首。幾天之後,這兩個人忽然穿戴一新。原來,這兩把題有蔡京字跡的扇子,不知怎麼被當時還是端王的趙佶看見了,用幾萬貫錢的高價把扇子給買下了。可見徽宗對蔡京的書法是極為欣賞的,這次童貫來東南搜求字畫,隻要打通他的關節,由他把自己的字畫轉送給皇帝,最好順便在皇帝麵前為自己美言幾句,自己今後不僅能擺脫目前淪落失意的光景,還可能飛黃騰達。

蔡京打通童貫的關節

一切都如蔡京想象的那樣順利,天剛黑,蔡京便乘了一頂小轎來到了童貫的住處,遞上名刺(名片),即由童貫手下人引入正廳。因為蔡京是獲罪被貶之人,童貫在廳內迎接,拱手落座之後,蔡京又說了一番旅途勞累之類的套話,接著二人便談起東南的名草,西湖的山水來。童貫自然知道蔡京的醉翁之意,他也很清楚本朝素有厚待文官的家法,朝臣中幾起幾落的事是常見的,因此他對蔡京並不敢有所怠慢。更緊的是,像蔡京這種急於重返政治舞台的人,身上更有油水可擠。果然,蔡京起身告辭之前,要他那位侍者捧上了紅布包裹的五千兩銀子,並用一種很不經意的口氣說:“一點薄禮,不成敬意,望童大人笑納。”那個時候,官蔡京場中送禮之風極盛,時人稱之為“通關節”,因此童貫推辭一番之後,也就心安理得地收了下來,但他知道,往下還會有戲。果然又隔一日,蔡京邀童貫泛舟西湖,麵對著一片湖光山色,蔡京大談其報國愛君之心,並自認與童貫是相見恨晚的同道。童貫也覺得,自己在外朝的官僚中,至今還沒有一個可靠的黨羽,蔡京倒是個可信的人,於是蔡京如願以償,童貫不僅答應把他的字畫獻給皇上,同時還為他謀劃如何牽動更多的人,以影響皇上的視聽,到此,蔡京的東山再起隻是時間問題了。

童貫從杭州滿載而歸,把搜來的字畫、珍玩呈送禦前,並有意把蔡京字畫放到最後呈上,皇帝果然睹物思人,說:“蔡京的翰墨,朕在端王邸中時即十分喜愛,隻是人家都說他品行不正,專務鑽營。你這次到杭州,有否聽到一些對他的議論?”童貫趕忙回答說:“臣所聽到的與朝中說法不大相同,人們都說蔡京忘身為國,才可大用。這次貶官是遭了舊黨的一些小人算計。”皇帝聽了些話,嘴上並沒有說什麼,但心裏卻為之一動。正在這時,宰相曾布為了擠去另一個政見合不的宰相韓忠彥,也向皇帝力薦蔡京就其是天下大才,可用以為相。而後宮的一些妃嬪,以及一些專門負責諫議的言臣,因為從蔡京那裏得了不少好處,也一致稱讚蔡京,八麵來風把皇帝吹昏了頭,於是徽宗終於起用蔡京為宰相,把治理國家的重擔交給了這位在當時頗有些神秘色彩的人物。

成為權臣

麵聖之日,蔡京向皇帝力陳他的治國方略,要想國家安定,必須繼續哲宗的“紹述”之政,推行神宗新法,為此也必須將那些愛發議論,惹是生非的舊黨請出朝廷。這正和皇帝當時的心思,於是便放手讓蔡京實施這些政策。蔡京對舊黨發動接二連三的攻擊,最後,凡是與舊黨稍有牽連的,都被列入“邪等”,與舊黨合為一籍。本人及子孫永遠不得為官,並石刻天下,以便對他們的罪惡永誌不忘。後來凡是與蔡京政見不和的人,也統統被趕出國門,蔡京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高峰。鏟除了異己之後,蔡京又開始揣摩皇帝心思,為給皇帝縱情享樂提供依據。他馬上就鑽營出了一個“豐亨豫大”的理論,宋徽宗更是以此為據心安理得地縱情享樂,將追求享樂做為了國家的頭等大事。徽宗對蔡京更是信任有加,將朝中大事都交給他處理,蔡京於是成了朝廷中的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