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紹光簡介:
1939年出生在陝西省城固縣。美籍華人畫家、現代重彩畫大師。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設計學院。曾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並開創出中國現代畫壇的雲南畫派。代表作品《西雙版納》《催眠曲》《夢中的女孩兒》《生命之源》等。
導語:
丁紹光藝苑在北京低調開業。這位蜚聲美國畫壇的中國傳奇畫家,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舉辦過一千多次個人畫展,在全球一千五百間畫廊中都有銷售,連續七年保持全美銷售最高紀錄。令丁紹光享譽世界的是他那充滿神奇韻味且唯美的重彩畫。經過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丁紹光成功地融合了東方古典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的特色,在作品中呈現出嶄新的境界,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別開生麵,為世人所矚目。
1960年,丁紹光第一次來到雲南的西雙版納,為一部少數民族的史詩作插圖。陽光普照的紅土高原,山巒秀麗的亞熱帶森林,四處奔流的壯觀瀑布,那裏的一樹一木,一花一草都被大自然賦予了生機勃勃的氣息。
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各個民族的人們生活簡單,民情淳樸,就像他們的民族舞蹈一樣,鮮明多姿,流露著優雅和純真,那是與中原大地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自然而質樸的美深深吸引著丁紹光,他用手中的畫筆一次又一次地將他看到的美麗描繪下來。在西雙版納的六個月裏,他畫了大量的白描,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畫風。
許戈輝:對於藝術家來講,故土應該是給他的藝術創作最多的源泉,但是我發現您的題材都涉足雲南的,可是您並不是雲南人,所以為什麼雲南對您的藝術創作有這麼重要的作用?
丁紹光:我還沒有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到了雲南,我的畢業作品是在雲南創作的。我選西雙版納當然有很多因素,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我也受到一個西方藝術家高更的影響。高更是離開了繁華的巴黎到了“塔西提”這樣一個原始民族那裏,到了原始部落以後,他的心整個靜下來了,畫了一些今天來看非常有意思的畫,比方說我是誰,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人從哪兒來,人到哪兒去。像類似這種很樸實很樸實的東西,也都是藝術家在思索,其實每個人都在思索的。
剛到的時候我覺得很困惑,因為那時候我已經開始在學畢加索、馬蒂斯的畫,完全是色塊很強烈,但是一到了亞熱帶森林,全是綠顏色,我一看沒顏色,就覺得沒法畫,當時第一印象是這樣。但是我轉了一個星期以後,心就慢慢靜下來了,所以我覺得我的藝術風格應該是從西雙版納開始的。那時候我就覺得天地萬物都有它的性格。
在雲南采風的創作過程中,丁紹光逐漸發展出他繪畫的獨特風格,他在宣紙上用礦物質調色,用的原料是炭石加水粉,用桃膠調和,再用毛筆、調色刀或手指畫在紙上,在宣紙上的兩麵加色增強明麗與特殊韻味,令他的畫色彩鮮豔絢麗。
丁紹光:我那時候就帶一個糯米團子,坐在那兒一天,畫這些樹,這些樹你越畫越有性格,越畫越有意思。因為亞熱帶植物的確是豐富多彩,形形色色,而且互相糾纏在一起,那真是就像大自然,像人生一樣。有的像一個很老的老人,到處都是皺紋,飽經滄桑,有的又像小孩子,很天真,各種形態都有。
我在畫的時候就好像把這一大片森林當一個人的肖像畫,你就會看到好像很重要的,像有眼睛一樣的,可能這張畫裏頭最重要的一棵樹就是人的眼睛,我就無限敬畏地把它連葉子都摘過來了,包括葉子上的刺我都畫了,有些地方完全是種情緒來圍繞著它。所以這樣畫畫,慢慢地我就把西雙版納畫進去了。
許戈輝:那時候用了像現在這麼多的色彩嗎?那時候畫白描,是吧?
丁紹光:沒有色彩,哎,我把所有顏色,帶的顏色都扔了,我真的扔進瀾滄江了。我覺得有光線就夠了,色彩可以再重新考慮。那時候我隻是用線,我的線很嚴謹,這一批畫我覺得是非常非常關鍵。我一個北方大漢在西雙版納變成另外一個人了,我的心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