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文懷沙——半為蒼生半美人(2)(1 / 3)

那麼究竟人能不能安?你住在家裏,你也可以像有的旅客一樣,在彷徨。你住在旅店裏頭,也像是在我的世代老家裏頭住一樣安靜。陶淵明有一句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所以就想到文天祥的兩句話,“哀哉沮洳場,唯我安樂國”。翻譯成白話就是他住的那個監獄裏頭簡直太髒,又是髒水,又有各種腐爛的味道,耗子死了的味道,各種各樣的味道。他歸納起來有七種不能忍受的味道,但“彼氣有七,吾氣有一”,我就是正氣,“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沒什麼可怕的。因此他講,“哀哉沮洳場,唯我安樂國”,這個陰慘慘的地獄是我心上的天堂。所以一個是客觀世界,一個是主觀世界,當外頭急風暴雨的時候,我心裏一片祥和。

2005年,文懷沙先生耗費十年心血主編的《隋唐文明》正式出版。長達一百卷,六千萬字巨著被譽為展現隋唐文明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者。《商周文明》、《秦漢文明》和《魏晉南北朝文明》也出版在即。文老感慨道:“編書之初我們很寒酸,八個老弱病殘在做這件事,後來才申請到‘十五’國家重點圖書的投資。但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並不是發思古之幽情。我們要為千秋萬代存信史。”

文懷沙將東方文化用三個字來概括其精髓,即正、清、和,也就是正氣、清氣與和氣。他呼籲今天的國人要貫通並弘揚的就是這三氣,這三氣正是中國人的精氣神。

正氣,是儒家所養的“浩然之氣”,也是至聖先師孔夫子所一直提倡的,曆千年而不墜。孔子及其倡導的思想,早巳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清氣,則是傳統道家所講的,清靜無為,清是相對於濁而言的,無為是相對於有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和氣,則正與“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謀而合,都講求諧調、平衡與自然,構建和諧社會的綱本便源自於此。其實追溯到數千年前。亞聖孟子便已經講過“和為貴”了,此“和”與彼“和”,正是一脈相承的關係。

文懷沙:我晚年提倡一個叫“三字經”。

許戈輝:就是您的“正、清、和”。

文懷沙:“正、清、和”,這個“三字經”。下頭解釋為: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十五個字,東方大道其在貫通並弘揚斯三氣也,又十五個字,兩個十五,三十個字,來解釋那三個字。

而且這一套東西,我把它變成一種功法。正,往裏頭來,正,這個肚子吸進去,正,去聲字,清是陰平,和是陽平。然後眼睛對著鼻子,鼻子對著肚臍眼下頭,舌頭頂著上齶,心裏排除一切雜念,正,清,和,這樣子啊,以九的倍數,開頭練九次,早晚各九次。可以睡著練,也可以坐著練,也可以躺著練,不拘形界,怎麼舒服怎麼好。但是把雜念弄掉,濾掉這些東西,把情懷放開來,正,清,和,我告訴你啊,妙不可言。我原來手上有斑的,現在沒有,退幹淨了。那麼血壓呢,我到美國,我不肯檢查的,硬要給我檢查。在波士頓,一檢查,低壓七十,高壓一百二十,我二十多歲就是七十,我說實在對不起,我不能與時俱進。

麵對著當下這個時代的浮華與喧鬧,淺薄與庸俗,商品經濟下的功與利,文懷沙鼓勵年輕人認真讀幾本經典著作,耳濡目染,多受熏陶。他告誡天下的父母親:不要把滿腦子的利潤觀念灌輸給你的下一代,那是一條滅亡的道路,那是很危險的。你要把你的兒子培養成一個孝子,一個懂得儒家文化的孩子。如果用商品社會裏唯利是圖為綱領教育你的兒女,最後你也變成你兒女的一個犧牲品。他不把你賣掉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