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文懷沙——半為蒼生半美人(2)(2 / 3)

他更相信毛澤東的一首詩中所言:風物長宜放眼量。開拓視野,放長眼光,我們當能看到中華傳統複興的一天。

文懷沙:中國有個傳統,叫尊老敬賢。對這四個字,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敬賢是絕對的,尊老是相對的。是應該尊重老人,但是有例外,就是倚老賣老的人,見到年輕人把胡子一捋,哼,你們這些年輕人,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呢,這就叫倚老賣老。倚老賣老是一句文明詞,如果直白一點講,就叫老不要臉。這個老不要臉的人,就是把自己的經驗誇大到不恰當的地方。老呢就是知識累積應該多一點,比年輕人書念得多一點,生活經驗要豐富一點。那麼按常規,書念得越多的人,越能看出來自己的有限。中國有一個詞,我認為非常好,叫曉得。曉就是破曉,曉就是黑暗裏頭冒出光來叫曉。黑暗的地方,摸不到東西,就摸,瞎摸,光一照,看到什麼拿過來就是,曉然後得嘛,是不是。

許戈輝:所以知道可以說成曉得。

文懷沙:知道是什麼,知了以後道。不知,還可以原諒,最討厭就是不知還要道。有一句話我很欣賞,我說你知道不知道,他說“知不道”。哎,這個高明,知還不道,那個人就是比較有水平,比較謙虛啊。最可怕是不知道,那麼老人不謙虛就是不知道,因為學然後知不足,知識越多的人越發現自己不行。那麼人呢,要感到自己不夠,那就是豐富。驕傲可不可以呢,可以的,驕傲也需要的,驕傲同謙虛,這兩個品質對人類的前進都有用。驕傲屬於年輕人的,年輕啊,他因為很多事情不知道,初生之犢不畏虎,他一往直前,他充滿了自信,甚至於自信到對老年人講,覺得難以相信的地步,這推動曆史前進。比方我在衝鋒,這個是義無反顧,拿著槍往前走,這個不需要謙虛的。走到一半,慢一點,請,您請,那這個仗打不了的,對不對。但老年人就不一樣,書已經念多了,生活累積也多了,他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行。所以屈原這個詩啊,第一句,“吾令羲和弭節兮”,他需要光照,需要照明;“望崦嵫而勿迫”,這個壓迫的迫字念bu。望崦嵫山,崦嵫山就是太陽每天晚上睡覺的地方,不要靠攏,不要下去,每天,你慢一點睡覺,你得給我照明。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人生的道路,修就是長,遠就是很遠,又長又遠哦。幹什麼呢?“吾將上下而求索”。——文懷沙。

文懷沙:為什麼要照明呢?“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人生的道路,修就是長,遠就是很遠,又長又遠。幹什麼呢?“吾將上下而求索”。多麼好啊。那麼對時間要這麼寶貴的,因為路很遠,我們知道的東西太少了,要珍視生命,因此這個時候,我覺得主觀世界應該有個很寬的胸懷,這個路是很遠,但不要悲觀。

我一輩子歌頌兩個東西,年輕時我有兩句詩被柳亞子先生喜歡,這兩句詩叫“平生隻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美人狹隘地講,當然就是美麗的女人,實際上不僅是這個。屈原的美人芳草是代表著一切美好的理想,美好的事物。為了我剛才講的“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那個東西,我要去求索人為什麼,人往何處去,人從哪裏來,人活著幹什麼,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問題。人類為什麼那麼多苦難,用什麼辦法來消滅這個苦難,讓人活得更有意思,因此考慮的絕不是狹隘的個人。所以屈原為什麼了不起,他不僅僅是自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