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百畝樹林河段向下遊出發,順著河道蜿蜒向東,經過廣袤的農田,之後進入一道山嶺,山嶺裏麵有個大大的空穀,洋河水在這裏聚集成一個小小的湖泊,形成一個天然水庫,下遊的居民就靠著這個天然水庫生活,遇到春夏幹旱,便開閘放水,灌溉農田,汛期時便把河口截住,以防下遊洪水泛濫。出了山嶺,地勢變得平緩,很早以前這裏用作牧場,再往下200裏,就到了洋河的終點——入海口,洋河同其他幾條河流一起彙入大海。
地方誌上記載了最近的一次水患——距今大約50年前,百畝樹林上遊一段雨量充沛,斷斷續續一連下了幾個月,去年秋天的那場秋水根本不能與之同日而語,上遊河床還算深一些,洪水沒有波及太遠的距離,東邊山嶺裏的水庫已經超過警界線,因為山嶺東側居住百萬人口,水庫的安全就顯得至關重要,下遊居民集中一切力量守住水庫,防治堤壩決堤,於此同時,生活山嶺西側的居民不得不舉家搬遷,因為他們那裏將作為泄洪的通道,人們把洋河引向山嶺北側的一處分支,分支地處山澗峽穀,河道窄且曲折,泄洪作用不明顯。
那時候百畝樹林比現在大很多,周圍一帶無人居住,最近的人煙在上遊3公裏處,那裏有個小鎮,這個小鎮剛好處在洋河岸邊,被洋河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小鎮名叫李郭鎮,主要由李姓和郭姓兩大姓氏組成,鎮名就以姓氏命名。鎮南,也就是洋河南岸,李姓人居多,鎮北在洋河北岸,郭姓人居多,據說這兩個姓氏從前曾有過不和,發生過衝突。
後來雨水終於停住,可是各地水患仍然嚴重,下遊山嶺水庫遲遲未曾放水,致使洋河上遊水量劇增,李郭鎮正好處在洋河河道最窄的河段,首當其衝遭受洪水衝擊,洋河南岸地勢低,河水衝破堤壩,最先淹沒南岸,李郭鎮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連房代人一起被洪水衝到下遊去,一直衝到沙坡這個地方才算停住,災民爬上沙坡幸存了下來,結果李郭鎮南邊被洪水衝得幹幹淨淨,他們無法再搬回去,後來發現沙坡後麵,也就是現在的東邊有一塊平地,尚未開發,於是他們將沙坡作為天然的保護屏障,在平地上開田建房,定居下來。因為這些新遷居民李姓人居多,所以給村莊取名為李莊,行政上仍歸李郭鎮管轄,此是後話。
由於山嶺水庫遲遲不肯防水,地下水位一直向上攀升,上遊洪水根本滲不到地下去,李莊居民一度過著水上生活,當時百畝樹林未遭開墾,人們利用木筏做交通工具,遊走於百畝樹林內外,靠采集野果捕食魚蝦為生。這種狀況持續到第二年春天,山嶺水庫終於泄水,李莊這才重新看到大地的原貌,然而李莊居民遭受的苦難並沒有結束,洪水退去之後,他們發現地表積了一層厚厚的鹽堿,原來山嶺水庫的水滲入地下,帶入大量鹽堿石,抬高地下水位,把鹽堿逼出到上遊百畝樹林地層表麵,那時侯李莊居民在自家院裏挖地半米就能見到地下水,把水盛到鍋裏一煮,鍋底立刻沉積了厚厚的水垢。
這樣連著好幾年,李莊周圍的農田一直欠收,不僅李莊,整個李郭鎮都廣受鹽堿的危害,即便到了現在,每年冬天到來的時候,仍可以在垃圾場周圍的土壤上看到滿地白花花的鹽堿。
洪水期間,李郭鎮死了不少人,中間多數是老人小孩,一部分因溺水沉入水底,更多的因為飲用水硬度過大以及潮濕所引發腹瀉等疾病而死,親屬把他們葬在距離介於李郭鎮和李莊中間的洋河北岸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曆來就很荒涼,因為地處偏僻,怪石嶙峋,地勢較高,人煙極少,這裏就做了墳地,名叫亂石崗,亂石崗上的石頭都是白色的,遠遠地看去好像累累白骨,亂石崗上空終年有成群的烏鴉盤旋,除非遇到清明重陽春節上墳,平常沒人會去那裏的。
7
除夕轉眼過去,新年第一天悄然來臨,按照習俗,李郭鎮的居民在初一這天會在直係長輩家度過,上午跑遍整個村子,相互拜年問候,中午在父輩家裏做飯,下午方散。不過,李莊的風俗卻是有些特別,按照舊曆,初一這天是不出村莊的,可是李郭鎮當初被洪水衝下來居民當中,有相當部分的直係或旁係親屬仍留在李郭鎮,如今李莊與李郭鎮相距3公裏遠,李莊居民不好在初一這一天走訪居住在鎮上的親戚,當時李莊還很小,一個早上便已走遍,沒有其他事可做,本來上墳祭祖是在初二或者初三以後才做的事情,為了打發時光,李莊居民約定俗成,幾乎都在初一這天上午全村陸陸續續出動,前往亂石崗上墳。
本來死氣沉沉的亂石崗也在新年這天煥發了生氣,“叮當、嗶嗶啵啵”的炮竹聲響此起彼伏,比村莊裏的還要熱鬧,烏鴉膽子也大,仍在上空來回盤旋,直等人們離去,它們就可以落下來享受一次人間盛宴,原來上墳用的祭品都是留給它們享用的。李莊的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今年也不例外,這天早上,羅賓隨著家人一起出發,出了村子,浩浩蕩蕩沿著洋河河岸向上遊行進,再向北過一座橋,繼續向上走去,不遠處就是亂石崗,通往亂石崗的路不是正向的,而是偏向西南,爬上崗去沒多遠,方位忽然改變,影子投向西麵,太陽正處在正東,然而此時已是上午10點,李莊的墳墓被外圍的一圈柵欄圍起來,和其他村莊的墳分開,亂石崗下麵停了很多的車輛,大家仿佛就像在趕集,趕新年的第一個集市,空氣中散漫了幽微的火yao味兒和燃香的氣味兒。李莊居民陸陸續續地上來,再陸陸續續地回去,回到家時,已接近正午,一大家子人叮叮當當開始做飯,然後吃飯,吃過飯就是牌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