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悲觀心理的一個辦法是,避免總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應突出自己的優勢,重視自己的優勢。隨著積極思維的增加,消極思維自然就會減少了。突出優勢的另一麵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失敗的影響。盡管無法避免偶爾的失敗,但是你可以控製失敗對自己的影響。承認失敗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會使自己情緒好一些;過分強調失敗,隻會降低自信,使自己處於沮喪之中。
一個沮喪悲觀的人老待在屋子裏,便會產生禁錮的感覺。但是,當他離開屋子,漫步在林蔭大道,就會發現心緒突然變了,怒氣和沮喪也消失了,心中充滿了寧靜,自然的色彩給人帶來陣陣快意。另外,體育鍛煉也有助於克服沮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會使人精神振奮,避免消極情緒。
因此,轉換自己的悲觀情緒,其實並不難。
人類的所有行為,無論樂觀,還是悲觀,都是“學”得的。因而悲觀者的悲觀性格並非“命中注定”,而是“後天養成”的。悲觀者可以試著去學習樂觀。
那麼,如何克服悲觀性格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呢?當我們因遭遇失敗或挫折而沮喪時,不妨試試下麵這幾招:
1越擔驚受怕,就越遭災禍。因此,一定要懂得積極心態所帶來的力量,要相信希望和樂觀能引導你走向勝利。
2即使處境危難,也要尋找積極因素。這樣,你就不會放棄取得微小勝利的努力。你越樂觀,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倍增。
3以幽默的態度接受現實中的失敗。有幽默感的人,才能輕鬆地克服厄運,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黴念頭。
4既不要被逆境困擾,也不要幻想出現奇跡,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去爭取勝利。
5不要把悲觀作為保護你失望情緒的緩衝器。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人以力量。
6當你失敗時,你要想到你曾經多次獲得過成功,這才是值得慶幸的。如果10個問題你做對了5個,那麼還是完全有理由慶祝一番,因為你已經成功地解決了5個問題。
7在閑暇時間,你要努力接近樂觀的人,觀察他們的行為。通過觀察,你能培養起樂觀的態度,樂觀的火種會慢慢地在你內心點燃。
8要知道,悲觀不是天生的。就像人類的其他態度一樣,悲觀不但可以減輕,而且通過努力還能轉變成一種新的態度——樂觀。
9如果樂觀態度使你成功地克服了困難,那麼你就應該相信這樣的結論:樂觀是成功之源。
懶惰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
有人說,人是好逸惡勞的動物,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看法是對的。人總是希望在工作中減少體力付出,在生活中盡量舒服、安逸,獲得更大的滿足和安逸也是人活動的動力。但如果貪圖安逸,就會產生惰性。惰性在生活中表現為不求上進,意誌消沉,安於現狀,心態消極;在工作中表現為無所追求,不學無術,糊塗混日。惰性對人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惰性使人機體能下降。由於較少活動,身體得不到鍛煉,會使人免疫功能下降,患病機會增加;由於體力消耗較少,身體會逐漸發胖,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加。總之,惰性會危害軀體健康。
對心理健康來說,惰性亦有害。惰性使人懶於思考,不願用腦,使大腦思維活動的主動性、靈活性下降,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智能下降。而且,懶惰的人常缺乏精神支柱,不明白人生的真諦,不能實現自我價值,難以獲得學業、事業成功的愉快體驗。從社會適應的角度來說,惰性使人不願付出,隻想得到,平日遊手好閑,常受到親朋好友的指責,且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因而導致人際交往障礙。懶惰的人還常因不願擔負社會責任而受到紀律處罰或輿論批評,存在許多社會適應問題。
誰都會有惰性,適當進行心理調節,克服自己的惰性,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更加令人滿意。
有目標、有追求是克服惰性的根本。沒有目標的人缺乏追求,終日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有目標就有所追求,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讓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每個人都應該在事業上、家庭上樹立自己的目標,並為實現目標辛勤勞作。每當產生惰性時,想想目標的美好,就會讓人精神振作,從而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