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寓公生涯(2)(1 / 2)

正在北京的張作霖準備撤離,退回東三省。日本人決定在這時候下手,暗殺張作霖。否則一旦讓他回到東北,憑借他在東北多年打下的根基,想要動他就更難了。對此張作霖是有所覺察的,他不斷更改出關日期,不斷對外發布離京回奉的消息,然而他還是沒能逃過日本人的暗算。

1928年6月3日晚,張作霖所乘專列回東北,專列到達皇姑屯站(這是一個京奉路與南滿路交叉的火車站),日本特務提前安置在這裏的炸藥引爆了,張作霖的專列被炸彈炸得粉碎,張作霖本人傷重身亡!

日本欺人太甚,東北三省軍民聯合起來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日大遊行。

少帥張學良接過父親的旗幟,掌握了東北三省全部軍政大權。1928年12月底,張學良通電服從國民政府,正式易幟。南京政府明令張學良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至此,北洋軍閥中的最後一大派係——奉係從曆史的舞台上退出了。中國進入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統治時期。

張作霖死之前,段祺瑞就已經看出了跡象,於是他趁日本人準備拋棄張作霖之機,向日本人提出由自己取代張作霖來組建臨時政府。但日本當時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扳倒張作霖,因此對段祺瑞的要求沒有答應。

段祺瑞繼續等待時機。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各階層一致要求停止內戰,抗日救亡,對蔣介石本人的不滿也開始在全國蔓延。於是那些北洋舊軍閥們又看到了翻身的曙光,不管以前他們是皖係、直係還是奉係,現在他們隻有一個敵人:蔣介石。

1932年11月,北洋派舊軍人在土肥原的策劃下,在濟南舉行會議,聯合擁戴段祺瑞、吳佩孚合作反蔣。然而眼看全新的局麵即將開創,北洋係內部的矛盾再次使這一計劃胎死腹中。

事情的起因頗有些滑稽!因為矛盾的焦點,竟然又是安福係。

安福係的確是臭名昭著,北洋內部除了段祺瑞的皖係能容納他們,其他派係對安福係和其中的主要活動分子都極為討厭,像韓複榘就表示擁護段祺瑞沒有一點問題,但絕對不能用原安福係任何一人,否則他寧可退出,也不願意看到安福係的嘴臉。段祺瑞不能不顧及這些人的意見,便表示自己今後絕不再用安福係的人,而改派自己的長子段宏業代表自己與日本人往來接洽。

然而,安福係之所以如此臭不可聞,就因為他們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臉皮之厚世上無雙的安福係,而不是別的什麼人。他們有一樣最為獨特的武器——無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年段祺瑞依靠他們控製了整個北京政府,今天老段同樣要栽在他們身上。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段祺瑞將在沈陽組織政府的消息不知怎麼還是泄露了,安福係兩位重要人物王揖唐、姚震得知後,惱羞成怒。好啊,有好事不找我,你們關起門來吃獨食,想都別想!

姚震馬上行動起來,他直接跑去找土肥原說,他不反對段祺瑞出山,但堅決反對他們瞞著他幹這件事。並且對土肥原揚言: “你們幹什麼事我都不反對,但是要撇下我單幹我是不會答應的。我成事不足,敗事還是有餘的。”他倒是雷厲風行,說到做到。不久,天津《大公報》就刊載了獨家消息披露了這一計劃,並開炮猛攻段宏業,說他禍國殃民、投敵賣國。

得知原委後,段祺瑞氣得跳起三尺高,鼻子又一次氣歪了。但是此時無職無權的他,拿這幾位活寶也是毫無辦法。

日本人也突然轉變了態度。“九·一八”事變後,段祺瑞曾經公開談到他對東北事變的看法,說日本人是強盜,但是現在這個強盜已經登堂入室進來了,他們不一定會將東北拿走。我們可以給他一些好處,先把土地拿回來再說。這讓日本人覺得,段祺瑞不過是在臨時利用他們,一旦時機成熟,很可能就是雙方反目的時候。段祺瑞靠不住,還有誰能合作?最後他們想到了溥儀。於是最終形成了日本拉溥儀組織東三省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的局麵。

利用日本重登大位的希望告吹,再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這時候又冒出個陳炯明來。陳炯明在1923年初被滇桂軍閥楊希閔和劉震寰聯手驅逐出廣州,1925年宣布下野。這次,他派人聯絡津滬各下野的軍政人員,以抗日為由號召進行反蔣,他希望段祺瑞出來支持他,但段祺瑞經過不斷的策劃失敗,對政治的熱情漸漸減弱,他表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沒有什麼精力了。最好讓陳炯明速來主持,自己可以盡全力支持他。陳炯明的一番運動,又煽起了一些下野政客和軍閥們不甘寂寞的心,消失已久的孫傳芳、張宗昌都表示,歡迎陳炯明來天津與段祺瑞合作,共同反蔣。段祺瑞指派侄兒段宏綱和王揖唐專門到上海去見陳炯明,商量將旗號由“抗日倒蔣”改為“聯日倒蔣”。因為此時日本已經在圖謀分裂華北,希望段祺瑞出來搞一個華北政府。陳炯明欣然同意,隨即北上,與段祺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