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
大江南北烽火燃遍,然而這一切都跟段祺瑞沒什麼關係了。
在1926年4月至1927年4月這段時間,段祺瑞一直住在天津日租界的須磨街,他的住所和王揖唐的公館正對麵。下野的段祺瑞其實一直沒有死心,時時觀望著局勢,希望能有複出的機會。但軍閥們你打我我打你,打來打去,就是沒有人想起他段祺瑞來,他幾乎被主流政治徹底遺忘了。
段祺瑞大半生都在戎馬倥傯中度過,對家裏的事情向來不關心。下野以後,公館的規模縮小了,廚房裏麵隻剩下八九個人。當差打雜的,連看門的在內,不過十來個人。
段祺瑞在台上的時候,盡管曾經管轄過大半個中國,按說為家裏謀取一點小小利益對他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甚至根本用不著他費心,隻要他不加以阻攔,自然會有大把的人給他送上。但段祺瑞從不為自己謀利,家裏沒有置辦過任何田產房屋,就連袁世凱送給他居住的房子,他都退還給原來的主人了,就因為房契在人家手裏。人家上門來要,堂堂國務院總理讓人堵在家裏要賬可不是什麼有麵子的事情,擱在別人身上恐怕就要動粗了,但段祺瑞沒有這麼做,相反還勸手下人不要計較,自己主動搬離了這棟房子,另外找了個地方租住下來。這點確實是難能可貴!
所以當了多年官下來,段祺瑞家雖然說不上是家徒四壁,但日子確實是不怎麼寬裕。在台上的時候,還經常有人接濟,家裏遇到點什麼困難,還是有人幫忙的,所以倒也沒有特別困難過,現在不一樣了,人走茶涼,來看他的人也少了,家境顯得入不敷出。
過去在北京的時候,家務事都由張夫人做主,每月的日常開支怎麼用他是不過問的,現在下野了,沒有工資,日子過得就有點緊巴了。所以段祺瑞也不得不細心起來,開始過問柴米油鹽這些瑣碎的小事。段祺瑞幹什麼事都是認真的,就連家務也不例外,每天開支是多少,買了多少煙酒,支付多少打雜的工資,他都要求下麵的人將賬目一一列出來,到月底他會親自過目檢查。
至於他個人的私生活,倒是和下野前沒什麼區別。段祺瑞生活很有規律,即使是在軍務繁忙的時候或者是國事勞心的時候,他的生活也是幾十年如一日。早上起來先要用冰冰腿(他有腿病),吃過早飯後,他就在書房裏辦公。他在位的時候,有些公事不送到衙門直接送到公館裏來,看罷公事再上衙門。中午,他照例回來吃飯,但他是單獨吃飯,不跟家裏人同在一桌。
即使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全家吃團圓飯,他也依然單吃一桌。他為人古板,一向不與人說笑,所以家裏人也樂得躲開他,免得拘束。
午飯後,段祺瑞要睡個午覺。下午兩三點起來會會客,下下棋。段祺瑞酷愛圍棋,還為此養了一批棋手,他在位的時候是由陸軍部給棋手開工資的,下野後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
關於圍棋,段祺瑞還曾經傳出過一段佳話,那就是和著名的圍棋高手吳清源的一段淵源。當時的吳清源還是個十來歲的小孩子,然而卻極具天賦,很多成名的圍棋國手都敗在了他的手裏。因為吳清源沒有段位,按照當時職業圍棋的通行規則,高一段的棋手與低一段的棋手下棋時要讓一子,所以有段位的棋手與他對弈最少應該讓七子。但是在讓七子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能贏得了他,後來大家就讓六子,然而依然是無法獲勝,再到後來讓五子,還是吳清源勝。
大家開始重視這個頗有潛力的圍棋少年,於是協議隻要與吳清源下棋,最多讓三子,但是吳清源在讓三子的情況下依然是勝多敗少。很快吳清源的名聲就傳遍了圍棋界,甚至引起了日本的重視。當時的圍棋界,日本是第一強國,而中國圍棋已經衰落多年,整體不是日本的對手。
日本人聽說中國出了這麼一位天才少年後,特意派出了一名五段棋手來華,但這名棋手在讓三子的情況下居然大敗給吳清源,後來讓二子還是無法取勝,再讓一子。讓一子棋下了三盤,吳清源二比一勝利。這名日本棋手完全歎服了,因為當時吳清源隻有13歲,而該棋手已經成名多年,何況他還是在圍棋強國日本的比賽中拚殺出來的。他終於意識到,這名少年如果加以正規訓練,前途絕對是不可限量,但中國圍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終究會埋沒他。於是他積極活動,想讓吳清源去日本深造。
經過一番活動,日本圍棋界接受了他,但吳清源家境貧寒,沒有能力支付去日本的費用,有人就將這件事告訴了段祺瑞。段祺瑞當然了解吳清源的才華,考慮一番後,段祺瑞吩咐國務院為吳清源特別劃撥一筆款子,用作他的留學費用,支持他出國深造。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吳清源得以成行。後來吳清源在日本圍棋界發展,成績很快就扶搖直上,短短幾年就在日本圍棋界站穩了腳跟,並一一擊敗了當時所有的圍棋高手,日本棋界曾經與吳清源進行過車輪戰,當時的本因坊一門盡出精英,而吳清源孤身一人應戰,仍然取得勝利,成為當時的世界圍棋第一人。直至今天,還沒有人能超越吳清源曾經達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