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這件事即將成功,卻再一次毀在了自己人手上!上一次是姚震,這一次又是誰?答日:王揖唐是也。
王揖唐、段宏綱雖然走到一起來了,可是他們跟曾毓雋完全不對付,就像兩股道上跑的馬車,南轅北轍。段祺瑞明確表示了華北政府要由陳炯明來主持,而陳炯明與曾毓雋是多年的交情,陳炯明能與段祺瑞聯係上,也是靠曾毓雋的關係。所以陳炯明上台必重用曾毓雋,而王揖唐、段宏綱對此絕對不滿意。既然沒我什麼事,那就對不起了,你想成,我就讓你敗。於是他們效仿姚震,故技重施,將這一天大的秘密泄露給了媒體,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陰謀變成陽謀,秘密搞成了新聞發布會,這戲還怎麼唱下去?
這一幕幕真好像小孩子過家家,什麼國家利益、民族前途,我的眼裏隻有我!
南下
留在天津的段祺瑞是一個威脅!這是蔣介石的判斷。南京國民政府早就注意到日本特務對段祺瑞、溥儀、吳佩孚等人的拉攏利用。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的侵華步伐加快了,華北的局勢也已經危在旦夕。
1932年4月,國民黨政府在洛陽召集“國難會議”,段祺瑞、吳佩孚是蔣介石指定的國難會議議員,但兩人都沒有出席會議。很快,段祺瑞與陳炯明聯合反蔣的消息就傳來了,國民黨方麵緊急行動起來,蔣介石看段祺瑞留在天津很有被日本人利用的危險,便提出將段祺瑞等一幹下野的北洋元老們全部接到南邊去,以防日本人利用他們的資曆與威望,再在北方搞什麼傀儡政府。
蔣介石積極調動各方麵力量爭取段祺瑞,他讓上海市商會主席王曉籟致電段祺瑞,要他認清日本人所用的“以華滅華”之計,先得東三省,再謀華北。王曉籟還希望段祺瑞能以文天祥為榜樣,粉碎日本人的陰謀。段祺瑞接到這樣一個電文後,當即回電,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對東北事變痛心,自己雖然是下野之人,但愛國心仍在,絕對不願意被日本人利用作為侵略中國的工具。
段祺瑞的態度出現了轉變,是因為他終於意識到,日本人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隻是來撈點好處就走,看到日軍攻破榆關,又攻熱河,他就知道日本野心顯然在於變全中國為殖民地。日本外務省次官吉田茂到天津找到著名的親日派曹汝霖,要他請段祺瑞出麵,溝通中國軍方,先商量兩軍就地停戰之事。段祺瑞明確表態: “我們在野之人,出來調停,說話要有根據,當局若問到東三省,我如何答複?就地停戰未免想得太簡單了吧。你們應該先退回東北,再來商量就地停戰的事情。現在中國軍隊氣焰之高,不亞於關東軍,即使停戰也應該日本先停,因為是日本先開戰的。”
段祺瑞的態度明確了,國民政府派特使帶著蔣介石的親筆信,乘專列前往天津,請段祺瑞南下。蔣介石知道段祺瑞的為人,料到他家境不如意,同時讓特使錢新之給段祺瑞帶去了5萬元作為生活費和搬家費。吳光新與段宏業有了不同意見,段宏業反對南下,段祺瑞考慮再三,說:“現在華北的局勢非常複雜,我看還是先離開這裏比較好。”一錘定音!
當天,段祺瑞在吳光新、魏宗瀚等人陪同下乘專車南下,長子段宏業因為反對南下,沒有跟他們一起去。
第二天上午9點,專車到達濟南,前來迎接他的有各路記者,他就在車站發表了一番講話,大意是說蔣介石多次想來北方與他會麵沒有成功,最近又派人來邀請我南下,說要跟我共商時局,所以我不能不給麵子。這番話倒是給足了他自己麵子。
稍事休息,第三天上午8點,段祺瑞所乘專車抵達南京浦口。當時國民政府組織了一個盛大的歡迎隊伍,軍政要員們從南京過江到浦口車站迎接。段祺瑞下了火車就登上早就準備好的渡輪,早就等候在這裏的蔣介石率先登船拜見。兩人見麵,好一陣寒暄,段祺瑞對蔣介石表示即日要到中山陵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