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東山再起(8)(1 / 3)

段祺瑞鬆了口氣,下令馮、張通力合作,阻止吳佩孚、孫傳芳北上,並命令所有京漢鐵路沿線歸馮玉祥、嶽維峻,同時命令孫傳芳立即停止軍事行動,聽候解決。其實段祺瑞心裏是忐忑不安,他不確定剛獲得重大勝利的孫傳芳是否願意聽自己的。

事實上,孫傳芳是打瞌睡碰上了枕頭,他剛剛占據浙、閩、贛、蘇、皖五省,最急需的是坐穩地盤,穩紮穩打,以避免像張作霖那樣把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分散,所以他心中早已決定不再北進,一見通電,打心眼裏高興,便順水推舟表示擁護段祺瑞。段祺瑞見孫傳芳表現得很“聽話”,便任命他為江蘇督辦。沒想到這個“很聽話”的孫傳芳卻又跑到南京宣布成立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還趕跑了段祺瑞任命的安徽督辦,自行命定。段祺瑞這才知道孫根本不是個“聽話”的角色,然而他也無力改變什麼,隻好認了。孫傳芳自此以東南五省為地盤,成為直係軍閥中與吳佩孚分庭對抗的另一巨頭。

張作霖在接到段祺瑞“恢複此次軍興以前原狀”的命令當天,致電表示願服從,隨後國奉雙方相繼從北京附近一帶撤離,緊張對峙的形勢稍稍緩和了下來。

郭鬆齡事件與首都革命

剛剛平穩下來的北方政局,好日子沒幾天,就再次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這次不是大軍閥之間的爭鬥了,而是徹頭徹尾的內鬥:奉係大將郭鬆齡倒戈!

郭鬆齡,字茂宸,1882年出生於奉天,奉天速成學堂畢業,曾任奉天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教過張學良。張學良對郭鬆齡的品德和能力非常欽佩,1920年張學良任衛隊旅旅長時,即推薦郭為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此後,郭就成為張學良非常信任的得力助手,而且因為治軍和戰績卓著,得到張作霖的賞識,成為奉係一員大將,但因此引起楊字霆等人的不滿。

奉係內部派係之間的爭鬥也十分厲害,第二次直奉戰爭,奉係大豐收,楊宇霆、薑登選、張宗昌、李景林等人分別得到一塊地盤,而郭鬆齡因為楊宇霆的積極活動和謠言加害,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於是對張作霖和楊宇霆越來越不滿。加上郭鬆齡本人有救國圖強、改造東三省的思想,在得知張作霖以對日承認“二十一條”為條件,換取日本支持他進攻國民軍的機密消息後非常憤怒,於是與馮玉祥秘密約定反對奉係。

1925年11月23日,郭鬆齡在灤州召開秘密軍事會議,宣布倒戈並回師奉天,武力驅張。兩天後馮玉祥響應,發出通電敦促張作霖下野。郭軍進展順利,接連占領山海關和錦州,張作霖慌亂之中擬逃往大連。郭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連張作霖本人都認為奉天不久就要落入郭手。但事情發展卻突然陡轉直下,日本向來視東三省為他的勢力範圍,由於張作霖對他們也不是很服從,所以當郭鬆齡起兵的時候,日本一邊公開表示不幹涉的中立態度,一邊對郭和張雙方都進行拉攏和要挾,以便將來不管政局如何,都能對他有利。

郭鬆齡是一個具有基本愛國心的軍人,日本人對他提出條件,割讓遼東半島。郭鬆齡大怒,斷然表示拒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張作霖為保住地位,和日本簽了一個喪權辱國的密約。日本人的態度漸趨明朗,支持張作霖,消滅不聽話的郭鬆齡。得到日本人金錢、槍械支持的張作霖很快就穩定了局麵,並且擊潰了郭鬆齡部隊。

郭鬆齡兵敗被圍,便和他的夫人韓淑秀化裝成農民,乘一輛莊稼院大車南逃。日本人偵察到了這一情況,迅速報告給了奉軍。奉軍第六方麵軍跟蹤追來,在一個農民家的菜窖中將郭鬆齡夫婦逮捕,張作霖下令將郭氏夫婦就地槍決,並將郭鬆齡的屍體送往沈陽示眾三天,以發泄他的憤怒。

郭鬆齡反奉之前,為壯大實力和聲勢,曾極力爭取當時的直隸督辦李景林參加倒戈。李景林因為是直隸人,在奉軍當中也受到猜忌和排擠,對張作霖也有不滿。郭鬆齡和馮玉祥在他們的密約中答應李景林,保證他的直隸地盤,並再給他一個熱河的地盤,李景林便同意與郭馮合作。

但人算不如天算,馮玉祥在熱河迫於形勢,任命了宋哲元就任熱河都統,這讓李景林對馮玉祥的誠意產生了懷疑,而國民二軍在進駐保定後,又企圖利用郭鬆齡倒奉之機,搶占奉係地盤,對撤防的李景林部窮追不放,更是將李景林逼到了懸崖邊上。恰好張作霖極力拉攏李景林,李景林很快轉變立場,12月4日通電聲討馮玉祥。5日,他又通電表示因為北京被馮玉祥控製了,所有段政府的命令絕不承認。李景林的奉軍和國民軍在天津大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