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東山再起(7)(1 / 3)

但是,他們低估了中國人的決心,一旦覺醒過來,那就不是任何勢力所能嚇倒的。拿破侖都說過: “中國是東方的一隻睡獅,一旦他醒來,世界都會顫抖!”他說對了!

6月10日,北京各界在天安門召開有20萬人參加的反對英、日帝國主義殘殺同胞雪恥大會,會後遊行,他們冒著風雨來到了執政府門前,要求麵見段祺瑞。段祺瑞哪敢見他們,一是沒有什麼駁斥他們的理由,同時自己又需要仰仗外國人的支持,真是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迫於壓力,段政府還是命令外交部拿出一點抗議的態度來,於是外交部向北京公使團發出第三次照會,提出租界的官吏應取消當地戒嚴令、撤退海軍陸戰隊、解除商團和巡捕的武裝、釋放被捕者、恢複被封占的學校原狀等一係列要求。

帝國主義國家與中國政府就此開始了談判!

中國政府派出的是滬案委員會,帝國主義國家派出的是六國委員團。雙方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激烈爭吵,互不相讓。六國委員團態度堅決,認為中國政府的要求太過分,他們將考慮退出談判,武力解決!

為了顧全大局,上海總商會首先表示出了一定的退讓,把原上海工商學聯合會提出的17條意見改為13條,刪除了其中的“撤退外國軍警,取消領事裁決權,工人有集會、結社、罷工之自由”等條款,滬案委員會就以此為談判基礎,但六國委員團毫無誠意,先是拒絕以13條為談判基礎,後又把13條劃成兩部分,前5條可以拿到滬案談判桌上,後8條等滬案解決後,另行討論。

帝國主義者們一方麵以進行司法調查和召開關稅會議,安撫收買段政府和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一方麵又以停止借款、通彙,停止運輸和電力供應相威脅。在內外壓力下,段祺瑞宴請日本公使芳澤,同意日本提出的解決方案:顧正紅案單獨解決,不與英國製造的“五卅慘案”並案處理。

7月6日,北京外交團根據六國委員團調查的結果,對“五卅慘案”做出三項決定:一、懲戒工部局董事;二、租界巡捕房總巡捕免職;三、處罰下令開槍的愛活生。完全是個輕描淡寫的處理意見。段祺瑞覺得事情就可以到此為止了,7月15日,他給各省軍民長官下令,要求民眾平心靜氣下來,不要再有遊行罷工這樣的越軌行為,以免“滋生事端”,給殺人者殺人的“口實”。這樣的處理意見實在難以讓具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滿意,但現實中的中華民國本就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國家,政權不穩,主權分裂,中央政府沒有號召力,讓段祺瑞做到過分強硬,首先沒有能力,其次沒有資本,光有良好願望是不管用的,所以說到底,政府的先天不足決定了段祺瑞唯一能做的也就隻剩下委曲求全、息事寧人了!

當時的軍閥裏麵,馮玉祥和他的國民軍比較鮮明地支持革命群眾運動,對工人的鬥爭沒有橫加幹涉,有時還給予同情和支持。馮玉祥在“五卅慘案”發生後,先是主張由政府出麵交涉,提出懲凶、賠償,並實行經濟絕交的要求。6月23日,英國帝國主義者在廣州沙基開槍掃射遊行示威的群眾,當場死亡52人,重傷170多人,輕傷無數,造成沙基慘案。馮玉祥聞訊大怒,通電主張對英抗戰,並表示願率20萬國民軍為中國民族而戰,也為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而戰。國民:二軍軍長嶽維峻也一再致電段祺瑞,請其飭外交部對英國人殘殺同胞之事進行嚴重交涉,同時通電全國表明此態度;他還向段表示願率他的軍隊為前驅,作外交的後盾。

段祺瑞對帝國主義列強一再退讓以換取諒解和支持。7月下旬,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為推翻六國委員會的報告,提出要由各國派司法人員到滬進行所謂“五卅慘案”的“司法調查”,遭到中國政府乃至法、比、意三國的反對。但是由於英國的堅持,外交使團還是在10月1日照會北京外交部,聲稱要詳細研究滬案的責任,以及由此而生的結果問題,並開議其餘一些問題。段祺瑞也不堅持了,同意其“開議”,默認英、日、美三國派法官到滬做司法調查。調查官的最後決定是:麥高雲和愛活生二人引咎辭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撥出7.5萬元作死傷撫恤費。如此輕描淡寫的處理,中國人民感到了深深的侮辱。

在全國民眾強大的壓力下,北京政府的外交部也不得不作出象征性的表態:公使團的決定純屬單方麵意見,中國政府不予承認,對於工部局撥出的7.5萬元撫恤支票立即退還,然後再通過正常途徑解決。

然而,執政府也僅僅這一點點不像樣的抗議表示,然後此事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