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東山再起(7)(2 / 3)

除了打,還是打對段祺瑞執政府來說,最為嚴重的危機是大規模頻繁的軍閥混戰,他自任臨時執政以來,就沒過過一天太平日子。

第二次齊盧戰爭,奉係名義上為盧永祥奪回了江蘇地盤,實際上是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江蘇。得隴望蜀的張作霖這次將自己擴展的目光盯到了山東,隻有控製了山東,才能對長江一線形成威懾。於是一場爭奪山東地盤的鬥爭又搬到了前台。

當時的山東督軍是鄭士琦,本身屬於皖係人馬,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聯合奉係趕走了直係勢力,但奉係根本不顧之前的那點交情,一定要趕他走。段祺瑞此時是胳膊扭不過大腿,隻得揮淚斬馬謖,任命張作霖的嫡係張宗昌為山東督辦,為了安慰鄭士琦,將他調任自己的家鄉做安徽督辦。

鄭士琦自然不服,暗中與馮玉祥的國民軍聯絡反對張宗昌進山東。張宗昌得知消息,來了個霸王硬上弓,不等鄭士琦離開,便以武力解決了魯軍,張宗昌還不許鄭士琦從山東帶兵赴安徽,鄭士琦無兵無將,不敢赴任。段祺瑞因為安徽是自己的老家,不願意讓奉係染指,便令王揖唐在鄭士琦到任前辦理安徽軍政事務,但王揖唐受奉係的逼迫,很快就棄職回京了。一時間,安徽成了沒有軍政長官的真空地帶,張作霖便又趁機向段祺瑞保舉薑登選管理安徽,段祺瑞一聽,氣往上衝,憤然說道:“安徽是我的家鄉,我都管不了,我還留在北京幹什麼!”張作霖看段祺瑞真急了,也隻好先放下控製安徽的打算。於是,皖係的吳炳湘被段祺瑞任命為皖省省長兼督辦。

安徽有段祺瑞撐腰,暫時一下子還啃不下來,張作霖比較鬱悶。現在的他還不願意與段祺瑞翻臉,就在他左右四顧時,老天爺垂青,竟然送來了一個大好機會,那就是上海發生的“五卅慘案”,高度敏感的張作霖一聽說這件事,馬上借口維持上海秩序,讓張學良率領2000人的部隊進入上海接防。

其實區區2000人,還不夠塞牙縫的,但張作霖真正用意是投石問路,讓他大感意外的是,居然沒人站出來公開反對,第一步成功,張作霖馬上派遣邢士廉率所部進入上海,正式接管了中國第一大城市的防務,上海就這樣成了奉係的勢力範圍。

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輕而易舉得了淞滬的張作霖野心驟然膨脹,又把目光盯上了蘇皖。江蘇督辦盧永祥表麵上回到了自己的地盤,然而卻不過是奉係手中的玩物,手裏既沒有兵,也沒有實權,光杆司令一個。這倒也合乎邏輯,因為他能回來,全靠奉係軍隊撐腰。盧永祥為恢複往日局麵,就想重新培植自己的勢力,奉係軍閥們哪能讓他的如意算盤得逞,於是他提出一項議案,被否定,再提出一項意見,還是被否定。他想招兵,奉係就說軍餉不夠拒絕征兵。他想用幾個人,奉係就說沒有空缺。盧永祥不堪忍受,終於麵見段祺瑞要求辭職。段祺瑞自己也是勢單力薄,沒法幫他,於是采用拖延戰術,遲遲不理睬盧永祥交上來的辭職書。張作霖便施加壓力,迫使段祺瑞不得不再次做出決定,同意了盧永祥辭職。任命奉係的楊宇霆為江蘇督辦,同時又令薑登選接任安徽督辦,吳炳湘隻做了個沒兵沒權的安徽省長,就這樣江蘇和安徽又到了奉係的手裏。

奉係再度南擴,直接威脅到長江中下遊直係的勢力,浙江的孫傳芳首當其衝。

孫傳芳一直在整軍經武,他把保定軍校出身的青年軍官提拔為各部重要軍官,並且天天在高強度操練,沒有一天敢偷懶,為的就是防範奉係,所以奉係一直找不到什麼像樣的機會。為了將奉係的力量趕出長江沿線,孫傳芳召集浙、閩、蘇、皖、贛五省代表舉行會議,決定成立五省聯盟,組織“浙閩蘇皖贛聯軍”,並借國慶秋操之機,一方麵指責奉軍違反“上海永不駐兵”的協定,一邊下動員令,準備對蘇州、上海奉軍發動進攻。

奉軍這時在山海關、天津、徐州、南京、上海一路駐兵,形如長蛇,兵力極為分散。孫傳芳通電就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職位,並下總攻擊令。段祺瑞趕緊勸慰雙方,希望平息戰火,但沒有效果。聯軍初戰便告捷,上海、南京相繼被占領。張作霖大發雷霆,召集張宗昌、諸玉璞、施從濱等重要將領開會。張宗昌自願率領他的5000白俄軍收複南京,施從濱則願率其47混成旅收複安徽。張作霖就任命張宗昌為江蘇善後督辦,施從濱為安徽善後督辦,重組大軍,再度南下。

張作霖平時瞧不起馮玉祥的國民軍,現在與南方的直係開打,勝負的關鍵卻已經不是南方,而是國民軍的態度。一旦自己全力投入南方戰事,後方就顯得極為重要,如果此時國民軍攔腰截擊,自己將首尾不能兼顧很可能就此功虧一簣,不光新的地盤要喪失,原來的地盤恐怕都難以保住。於是張作霖又開始極力拉攏馮玉祥,並表示願意將奉軍撤出保定、大名、廊坊,由國民軍駐紮,希望能借此獲得馮的支持。馮玉祥一時看不出形勢,難以判斷雙方優劣,隻好以表麵上維持中立姿態和模棱兩可的態度在雙方之間周旋,對張作霖伸來的橄欖枝沒有接手。馮玉祥應段祺瑞的要求,致電孫傳芳、張作霖,希望雙方互讓互退,以謀和平。暗地裏,馮玉祥則與孫傳芳秘密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