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東山再起(4)(1 / 3)

接下來就該考慮組建政府的事情了。由於各地督軍一直推舉段祺瑞出來主政,張作霖不反對,於是段就在天津召開了特別會議,討論政府組建一事。在會上,張作霖拒不承認當初的約定,說什麼不進關的說法是個誤會,根本就是兩邊的人聽差了。同時還一並推翻了其他的承諾,諸如請孫中山來京主持政局,請段祺瑞主持軍務等,並且還提出必須對南方的參與直係勢力繼續用兵,以擴張奉係的勢力。段祺瑞可不想讓奉係徹底控製全國局勢,那他可就沒戲唱了,馮玉祥也堅持當初的和平立場。由於張作霖剛剛進入關內,還沒有站穩腳跟,不想過分得罪段祺瑞,以免自己無法收場。於是最終商定:奉軍沿津浦線進至德州為止,但不侵入浙江;國民軍沿京漢線向河南發展,但不進入湖北;允許吳佩孚和平下野,不下通緝令;召集全國善後會議,討論組織政府和一切善後問題。

由於南方各省督軍通電,在北京政府未成立之前,一切從北京發出的命令都不會承認,迫使這幾個人不得不坐下來馬上解決政府組成問題。馮玉祥一向比較傾向南方革命黨人的主張,希望新政府由委員製組成,孫中山、段祺瑞、張作霖、盧永祥、馮玉祥等人為委員,組成政府。沒想到剛一提出來就遭到段祺瑞、張作霖的齊聲反對。也難怪,張作霖剛剛大勝,怎麼可能找幾個實力與自己相差如此之遠的人來和自己平起平坐。段祺瑞則向來就是一個不願意別人對自己發令的人,他的反對早在意料之中。張作霖提出可以組建一個臨時執政府作為新政府產生前的過渡政府,不設國務總理,而由臨時執政召集國務會議,他推段祺瑞為臨時執政。馮玉祥認為在目前與奉張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還是需要爭取段祺瑞的支持以解決長期以來沒得到解決的地盤問題,而且段對他表現得很誠懇,言詞中以“革命政府”相標榜,所以,馮就同意了張的提議。

15日,張作霖、馮玉祥、盧永祥、胡景翼、孫嶽聯名通電,公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四天後,齊燮元、蕭耀南、孫傳芳等直係各督軍再次電請段祺瑞早日出山。在一致擁戴聲中,段祺瑞於21日發出通電,宣告就任臨時執政。

22日,段祺瑞乘專車入京。23日,攝政內閣總理黃郛將新刻的“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大小兩枚印交給段,並通電宣告攝政內閣於24日辭職。24日上午10點,段祺瑞在鐵獅子胡同原陸軍部舊址舉行臨時執政就職典禮,宣誓就職。

這是段祺瑞一生中最後一次進入權力中心。不過,這次的進入與之前有本質的不同,因為他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當然就沒有自己的發言權。馮玉祥、張作霖推舉他都有利用他作為過渡的意思,他的老部下們絕大多數都對他的這次上台持否定意見,紛紛勸說他不要上當。尤其是自己的忠實部下徐樹錚,遠在上海,仍然多次來電勸他不要蹚這渾水。他們都認為,將來總有一天張作霖和馮玉祥必定打起來,到時候段祺瑞夾在中間難以做人。就算一時打不起來,他段祺瑞也不過是個傀儡,不會有真正的實權。奉係勢力現在是一手遮天,張作霖都沒有坐上這個位置,老段怎麼可能坐穩了。

但是,這些勸說已經完全不起作用了。段祺瑞不是不明白自己的處境,也不是不明白部將們說的都是實話,但是他們卻不明白,段祺瑞在天津下野,苦等了這麼長時間,不就是為了重返權力的寶座嗎?現在希望就在眼前,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呢?即使再凶險,他段祺瑞也願意冒險搏一回,也許老天保佑就讓我翻身了也未可知啊!在這樣的心態下,段祺瑞還是決定接受上天的安排,宣誓就職。

就職的當天,他就公布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製》。規定“臨時執政總攬軍民政務,統率海陸軍”; “臨時執政對於外國為中華民國之代表”;“臨時政府由國務員讚襄臨時執政處理國務”; “臨時執政命國務員分長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司法、教育、農商、交通各部”; “臨時執政召集國務員開國務會議”。

根據以上規定,段祺瑞這個臨時執政的權力比總統還大,更別說總理了。現在他的權限相當於過去的總統加總理。一心想在政壇上有所作為的段祺瑞,第一次感到了權力是那麼的美好。

接著,段祺瑞迅速任命了政府組成人員,當然,他能想起來的基本還是以前那些臭名在外的安福分子。龔以湛、吳光新、李思浩、葉恭綽、梁鴻誌等又一次因為段祺瑞進入了權力架構的中央,自此,段祺瑞正式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段時期的執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