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東山再起(2)(3 / 3)

曹錕也是倒黴,本來這個所謂的“金佛朗案”就沒他什麼事,他也沒有承認,但人家硬是栽到他頭上。好容易對付過去,突然又冒出了一個毫無征兆的“臨城劫車案”,再次讓段祺瑞抓到了把柄。

“臨城劫車案”發生在山東的臨城,1923年5月5日,在山東臨城站附近,一列火車突然被土匪劫持,土匪綁架了車上的所有人作為人質索要贖金。按說在那個年頭,發生一兩件土匪劫車的案件根本不是什麼新聞。但這次不同,因為車上有20多名外國人。西方各國借口在中國的外國人沒有人身保障,乘機要挾,提出必須懲辦臨城案負責長官,這樣才能慶賀新總統當選。如若不然,他們還可能進行武裝幹涉。

西方國家那時候可全都是爺,哪一個都得罪不起,更別說好幾個國家一起來了。曹錕剛剛當選總統,屁股還沒坐熱呢。他可不想因為幾個土匪壞了這輩子趕上的最大的好事。為了盡快平息事端,取得各國的諒解,曹錕不但答應了土匪的全部要求,付了巨額贖金,答應收編土匪隊伍。還將山東督軍田中玉等人撤職查辦,還準備把鐵路的指揮權、用工權、財權一齊交予外國人。

田中玉可是皖係的人,他的下台讓段祺瑞極為不滿。抓住曹錕的這一汙點,段祺瑞在報紙上大造輿論,攻擊曹錕。當然,深諳官場的段祺瑞不會不明白,這些都是小兒科,不可能對曹錕構成真正的威脅。中國辦事靠的是實力,擱在那年頭就是軍事實力。於是他私下裏還在極力促成奉係軍閥與浙江的盧永祥聯合。

盧永祥是個下級軍官出身。小時候家境貧寒,跟他父親一起出來逃荒。

為了活下去,他們想到了投軍,因為當時恐怕隻有這一條路才能讓他們吃飽肚子。於是父子倆一起來到了小鎮第三鎮,入伍當了個夥夫。對盧氏父子來說,那可是個天大的美差。你見過哪個單位裏有餓死夥夫的麼?就算軍隊糧餉不濟,但凡有一點糧草,那也得先經過夥夫的手啊。兩人總算過上了一段有吃有喝的幸福日子。但不久後他與父親就分開了,因為兩人分屬於不同的部隊,而父親的部隊開拔之後,由於兩人都是文盲,所以即使知道地址也很少通信,不會寫字怎麼通信?慢慢地,雙方就失去了聯係。後來盧永祥通過努力當上了一名初級軍官,有了一定的地位和經濟實力了,想把父親接過來和自己在一起,但再也找不到了。盧永祥是個孝順的人,每次和朋友說到這件事都是一臉痛苦悔不當初的模樣。

盧永祥屬於皖係,也算是直皖戰後僅存下來的一支段係力量。他不滿於曹錕、吳佩孚的作風,幹脆在浙江豎起了獨立的大旗,不再聽從中央的號令。段祺瑞隻有這一點軍力了,生怕哪一天被吳佩孚奪了去。於是他建議盧永祥盡快和奉係的張作霖結盟,一起對付直係。而張作霖經過直奉一戰也認識到,自己不是吳佩孚的對手,隻有廣結關係,聯合對付直係才是出路。最終雙方結成了同盟,決定在政治上兩方共同進退,軍事上雙方一起行動,互為呼應,並且共同對付曹錕和吳佩孚。

吳佩孚也不傻,他看到現在的局麵下,皖係唯一的人馬就剩下浙江的盧永祥,如果再將他拉過來,皖係就算是徹底離開中國政壇了,而段祺瑞也將作古。於是他也在極力拉攏,但盧永祥對他的拉攏毫不理會,甚至連吳佩孚給他的親筆信他都沒有回複。 (倒不是他不認字,因為此時的他完全可以讓參謀們代寫)直接拉攏他不行,吳佩孚決定還找段祺瑞,因為他知道盧永祥肯定會聽老段的。於是他趁段祺瑞做壽之機,還備下厚禮親自前往賀壽。不過段祺瑞早就看出了他的打算,並沒有做過多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