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罷我登台
現在,直皖問題又變為直奉問題了。
徐世昌很清楚跟曹錕、張作霖也不好打交道,所以在總理人選上,他還是以靳雲鵬來組閣,因為靳既是曹錕的結拜兄弟、吳佩孚的老鄉,又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可以為奉、直雙方接受。
靳雲鵬組閣,一上來就提出,取消安福國會,改選新國會。但吳佩孚有想法,他堅決主張召集安福國會之前的舊國會。張作霖當然是偏袒靳雲鵬的,他當麵責問曹錕: “你究竟有沒有統帥部下的能力?”曹錕隻好斥責了吳佩孚幾句,吳佩孚對曹錕是不敢頂撞的,隻好恨恨離開,但對張作霖的敵意更深了。
張作霖這樣不給吳佩孚麵子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一向看不慣吳佩孚,曾公開說過這樣的話: “國家大事,我一向是跟曹巡閱使商量。吳佩孚不過區區一個師長,全國就有幾十個師長,而我手下也有好幾個,讓他們幹預政治,那還成話嗎?”可是,這個“小小師長”戰勝皖軍後,獲得了“兩湖巡閱使”的位子,同他這個“東三省巡閱使”平起平坐了,令張作霖極為不滿。另一方麵,吳佩孚對張作霖也沒有什麼好感。因為直皖戰爭中出力並不多的奉係,進關後唾手而得京、津,還就近獲得段祺瑞全部從日本購進的武器輜重,可以說毫無損失地坐收漁人之利,讓吳佩孚又心疼又氣惱。
在政治上張作霖也得到了重大利益,北京政府一切大計都要經曹錕、張作霖二人點頭通過。在直係一方,他們的戰利品主要在地盤上:兩湖巡閱使王占元,雖為直係將領,但因利害關係,而漸與奉係親近,吳佩孚便乘王占元遭湘軍攻擊和宜昌、武昌兵變之機,奪了王的地盤,自任兩湖巡閱使,讓本係將領蕭耀南為湖北督軍;另外,孫傳芳占據了福建,齊燮元得到了江蘇督軍的位子。
愈演愈烈的爭權奪利使直、奉的裂隙越來越大。曹錕不希望在自己的實力未得到鞏固之前,激化矛盾,而與奉係又起戰爭,所以他對奉張的態度沒有吳佩孚激烈,還在這時與張作霖攀交情,把自己二姨太所生的一個女兒許配給張作霖二姨太所生的兒子。一對新人還是小孩子,但因為兩親家翁正值炙手可熱,行聘之日,奇珍異寶數不勝數,轟動一時。
可是矛盾還是不久就爆發了,問題出在內閣裏。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靳雲鵬的內閣組成是這樣的:外交顏惠慶、司法董康、內務張誌潭、教育範源濂、財政周白齊、農商王乃斌、交通葉恭綽、海軍薩鎮冰、陸軍由靳雲鵬自兼。靳雲鵬很討厭內閣裏的兩個人,即財政總長周自齊、交通總長葉恭綽。
這裏麵,張誌潭站在總統府一方,周自齊和葉恭綽是老交通係,他們自入閣起就想趕走靳雲鵬,好讓自己的“老大”梁士詒取而代之。於是他們利用職權,在財政、經濟方麵處處掣肘。靳雲鵬便提出一定要免去這兩人的職務,並召集直魯豫的曹錕、東北的張作霖、兩湖的王占元、兩廣的陸榮廷,再加上各省督軍護軍使等二十多人聯合威嚇,周自齊膽小點,很快就辭職了,但葉恭綽還是賴著不走,於是靳雲鵬巧妙地玩了一招防守反擊,讓內閣總辭職,所有內閣成員集體下崗,然後重新組閣,當然,除了這兩人,原來內閣成員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靳雲鵬最初認為除去了周、葉,財政就會有辦法,現在卻還是毫無辦法。也是,中國的財政根本不掌握在中央,各地方財政由軍閥們截留,關稅又被外國人把持,哪來的錢!焦頭爛額的靳雲鵬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張作霖卻越來越不滿了,加上被免職的葉恭綽煽風點火,忽悠他說隻要讓靳雲鵬下台、梁士詒組閣,張作霖肯定會被選舉為大總統,受此蠱惑的張作霖不禁怦然心動,於是和徐世昌一起積極倒閣。
沒有了兩大佬的支持,靳雲鵬怎麼可能待得下去,1921年12月18日,靳雲鵬辭職,梁士詒組閣!梁士詒上台,曹錕、吳佩孚都是堅決反對的,但梁士詒作為資深混混,還是很有蘇秦張儀的遺風的,他私下向吳佩孚表示,如他上台,願意迅速籌措軍餉給直係軍隊,吳佩孚信以為真,才改變了口氣說:“好,姑且讓他幹一下。”
梁士詒上台後宣布了三件事:
一、宣布撤銷對皖係軍閥政客的通緝,任命曹汝霖、陸宗輿等賣國賊擔任政府要職;
二、同意日本要求,借日款贖回膠濟鐵路,並把該路改為中日合辦;三、遏製吳佩孚軍隊的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