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4日,夜幕初降,早春的空氣裏仍然夾雜著絲絲寒氣。南江縣城繁華的小吃街,像往常一樣熱鬧非凡,誘人的麻辣火鍋香飄四溢,吸引著八方食客的腳步。
城東派出所的留置室裏,死一般地沉寂。張小梅(化名)望著冰冷的鐵門鐵窗鐵鎖,回想起被抓進來時那狼狽不堪的情景,心裏一陣陣發冷。當場抓獲,鐵證如山,一個賣淫,一個嫖娼,她和嫖客一起進了派出所。一個女人,一個未婚的女人,背上個“賣淫女”的罪名,這輩子怎麼還能在人前抬起頭來?有何臉麵再見自己的父老鄉親?痛苦,悔恨……一切都將無濟於事,剩下的隻有絕望。
院子裏靜悄悄的,沒有燈光,也沒有人跡,這也許就是天賜的良機。她從容地脫下長筒襪,掛在鐵窗的上方,打了一個死結,人們發現她時,她已經窒息死亡。
此時此刻,在小吃街的火鍋店裏,城東派出所的幹警們正猜拳行令,吃喝正酣……
酒足飯飽回到派出所,發現出現命案,所長一時手足無措。
派出所留置室裏死了人,警方的責任是無法推卸的。派出所長如實向上級報告情況,分管治安的副局長柳昆擅自做出決定:穩定內部,統一口徑,采取自我保護措施。
3.24案在南江引發了一場不亞於八級的地震,在全省公安係統也引起強烈反響。同時也將一個人推到風口浪尖上,這個人就是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
3.24案發一個月後,王瑛接到一封“公安幹警在辦案中玩忽職守致人死亡而逍遙法外”的舉報信。王瑛知道,3.24案屬於刑事案件,已由省、市公安機關和縣檢察院進行過調查和處理,並作出過結論,不屬於紀檢監察範疇。但從舉報信反映的情況看,案情有多處疑點,並有製造偽證的嫌疑。這人命關天的事豈能坐視不管?接到舉報信,王瑛決定立案調查,馬上召集紀委常委一班人分析情況,頂著壓力開展工作。隨著案件查辦工作的深入,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政法部門的20多人被牽扯進來。問題越發複雜起來。
一起並不複雜的案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牽扯進來?這僅僅是玩忽職守嗎?不,這是嚴重的司法腐敗!試問,你們的良知哪去了?!你們的職業道德哪去了?!你們的形象哪去了?!你們頭戴國徽,卻執法犯法,這損害的僅僅是司法隊伍的形象?不,你們損害的是黨的形象!麵對這嚴重而複雜的調查結果,王瑛義憤填膺。
案件查到這個份上,還要不要繼續查下去,當各種目光彙聚在王瑛身上時,王瑛的態度是堅定的: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還事實一個真相!
“此案有背景,有後台,阻力大,省市公安機關和縣檢察院對此案已做了了結,我建議不要再查下去了。”在案情分析會上,有同誌打退堂鼓。
“有後台有背景的更要查。”王瑛拍案而起。
“敢查這個案子,你幾爺子是不想活了吧?”辦案人員經常會接到這樣的威脅電話。
一時間,各種壓力相繼出現,指責、謾罵甚至威脅接踵而來。王瑛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她對身邊的查辦人員說:“邪不壓正,隻要我們是正義的,我們沒有弄虛作假,我們就什麼也不怕。天塌不下來,塌下來我頂著!”
涉案人員是政法幹警,反調查和反偵破能力非常強,取證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打開局麵,王瑛來到專案組,和查辦人員一起辦案,幾天幾夜沒合眼,吃住都在辦公室,實在熬不住了就坐在靠背椅子上打個盹。
一天,王瑛接到丈夫張勇從市裏打來的長途電話,他在電話的那端焦急地問:“王瑛,你這次真的是捅了馬蜂窩,趕快收兵吧,要不就大難臨頭了!”
張勇在市政法委工作,在一次相關的案情分析會上,一位在任的資深的領導幹部說:她這個王瑛究竟想幹什麼?她的膽子忒大了,公然和我們司法機關對著幹,如果她仍然執迷不悟,我行我素,就把她抓起來!會議結束後,張勇感到情況嚴重,馬上打電話給王瑛,讓她多加小心,保護自己。
“張勇,請你相信我,我並沒有做錯什麼,我隻是在盡我紀委書記的職責,為民做主。”王瑛給丈夫一個放心地回答。
後經查明:3月24日,南江縣公安局城東派出所副指導員何某等人以掃黃為由,將當事人張小梅帶回派出所調查詢問,下午6時許,正在值班的何某等人接受吃請,違反規定將張小梅一人關在留置室,導致張小梅上吊自殺。案發後,南江公安局有關領導和涉案人員隱瞞擅離職守的事實真相,指使110報警中心製造涉案民警出警的假證,企圖蒙混過關。
在省市紀委和南江縣委的鼎力支持下,前後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被稱作“鐵案”的3.24案真相大白,十多名涉案人員分別受到嚴厲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