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不屈的脊梁(1 / 2)

在巴中四個縣區的紀委書記中,王瑛是唯一的女同誌。作為一名女性,她有著令人欽佩的果敢和理性。在南江這片紅土地上,她帶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新時期的紀檢監察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因而成為全國紀檢監察戰線的標兵。

南江窮啊,那真叫一個窮!這裏是國定貧困縣,到2008年,農民人均收入才達到3092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08元,絕對貧困人口1.9萬戶,6.5萬人。這裏是貧困中的貧困,國字頭的重點扶貧縣。

筆者在南江發現有幾種稀有“物質”:全縣隻有一家名叫“和平賓館”的星級酒店,據說還是私營的,也隻有這家酒店裏有電梯,就連縣委縣政府的官員們每天也靠兩條腿爬樓梯上下班(縣府辦公樓高9層),夠“稀有”了吧;5毛錢能住宿,一塊錢能吃飽飯的賓館你住過嗎?南江有,叫“背二哥賓館”,沒聽說過吧?這也夠“稀有”的吧;中央記者采訪團來了,不能讓記者摸黑找不著路吧?開3天路燈,讓南江亮起來。這也夠“稀有”吧。據說,縣城裏的路燈,平日裏晚上不開,隻有過年過節和來了尊貴客人才開,連開3天,電費就是一萬多元,這是縣長算的賬,這種花錢的事他一個人也作不了主,要縣長辦公會定。這就是“貧困縣”的真實寫照。

2002年,王瑛擔任縣紀委書記不久,就遇到了一件讓她困惑的事。那件事是由3名客商從南江撤資引發的。南江貧困,不是沒有資源,缺的是開發資金。南江豐厚的地下寶藏和招商引資新政策的出台,引來了遠見卓識的客商,他們的到來,無疑給貧困的南江帶來蓬勃發展的生機。他們為什麼撤資?煮熟的鴨子為什麼會飛?這件事引起了王瑛深深地思考:紀檢工作僅僅是辦案子、處分人嗎?不!更重要的是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促進經濟發展,營造經濟發展的軟環境。

圍繞3名客商撤資事件,王瑛長途跋涉,走訪了48個鄉鎮和工商、稅務等十多個部門,針對突出的“三亂”(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現象,集中進行整頓,並就此提出在行政執法機關中開展“最佳執法單位、最佳執法領導、最佳執法人員”的評選活動,把違規者納入來年重點監察對象。“三亂”現象的解決,穩定了外地客商,促進了當地經濟繁榮。

在一次“糾風”座談會上,王瑛了解到一些部門還存在著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一些企業對“吃、拿、卡、要”敢怒不敢言的問題。在調查了解並掌握大量一手材料的前提下,王瑛決定召開一場別開生麵的“見麵會”。

會議通知讓人覺得有點蹊蹺,上麵隻有會期、參會人員和不許請假的規定,卻沒有會議內容。誰也猜不透王書記這葫蘆裏裝得什麼藥。開會那天,與會者麵對麵地坐成兩排,一排是政府執法部門的有關領導,對麵的一排是企業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