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韓愈一直堅信儒學會重新昌盛起來。
不僅如此,韓愈還敢於反對君主佞佛,幾乎遭到殺頭之禍,這說明韓愈在人生道路上對他的政治理想的恪守與遵循。
從韓愈個人來說,他是真心誠意地想使儒道實行於社會,個人價值通過這條道路取得與社會價值的一致,從而達到個人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他實現了這個目的。
例如韓愈從元和九年(814)開始由國子博士而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而考功郎中、知製誥,得到執政者的重視和提拔。其中的原因,與韓愈“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勢力,自致名望”的操守有關,也與元和中後期形成的一個有作為、端方正直的執政群體有關,這個執政群可以說也是提倡儒學的群體。
韓愈官職上升的更主要原因是他維護孔孟道統、反佛老的主張和寫作古文的影響越來越大,社會基礎也越來越厚。說明當時有許多人對佛學都有了懷疑的態度,人們在思考,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韓愈反佛以及其學習韓愈的古文寫作思想。韓門古文集團元和間得到進一步發展,李翱、張籍、張徹、皇甫湜、樊宗師、侯喜等都是他的追隨者,且都有相當成就,三為國子博士,列於門牆的弟子更多。一篇《進學解》很快傳到執政者手裏,一篇《答劉秀才論史書》很快傳到偏遠的永州。當時,以韓、孟為首的詩歌創作宗派也已形成。詩文均有影響,古文寫作的影響尤大。韓愈文名因宣揚儒道而大振,精妙絕倫的寫作技巧又使他居於古文寫作盟主的地位。
韓愈職位的提升說明他在政治與人生方麵,找到了一條高度契合的道路。由於他的政治理想通過複古運動的人生實踐卓有成效地得到了體現,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韓愈成了漢唐思想的歸結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開啟了宋明理學,因而他的人生變得更加輝煌。
中唐的時代課題是尋求社會政治和人生的統一,而這種統一隻能統一到儒學,即實現人生價值觀的儒學化。從儒學來說,要排攘佛教,獨尊儒術,滿足士人人生觀的強烈需要,就必須完善儒學人生哲學。而漢以來儒家人生哲學的貧困和佛學人生哲學的精微圓融、佛學人生觀在中國長期存在的事實都決定了儒家人生哲學的完成必須大力吸收佛學的思想資源,王通、柳宗元、劉禹錫、李翱以及宋明理學家等深明於此,都或明或暗地融佛於儒。但佛學並不是不加選擇地原湯原汁直接進入儒學,儒學也沒有生吞活剝佛學,先有佛教的中國化,繼而有中國化的佛教,然後才有儒學吸納佛學,這是一條細嚼慢咽充分消化的細致漫長之路,三教鬥爭、三教並行、三教融合和佛道入儒經曆了魏晉南北朝隋唐如此久長的曆史時期,儒學人生哲學到宋明理學那裏才最終完成。
在中國曆史上,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等人,也都是政治理想與人生實踐的高度和諧統一者。他們在政治上,倡導複興儒學,使國家強盛,並且也都身體力行。特別是屈原,在遭到昏庸的楚懷王放逐之後,麵對悲慘的命運,他以九死其猶不悔的精神,仍然堅持美政之理想,堅持同奸佞之徒進行鬥爭。這種理想政治與現實人生的高度和諧完美的結合,為中國曆代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典範與樣板。韓愈也是屈原這種理想政治與現實人生緊密結合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