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勤學深思,去粗取精(2 / 2)

自隋唐始有科舉,開以書取仕之先河,其後千餘年,未曾大變,考試時大都要考八股文。譬如八股。韓愈主張形式方麵,要排除六朝以來駢儷文體,恢複三代兩漢時代自然、質樸的文體,力倡複古,以矯正當時文壇那種內容空洞、華而不實的風尚。文章不須講究字數的齊整,對仗的工整,用典是否恰當及聲律是否諧協,句式應以達意自然為主,不應拘守對偶、平仄的規限。在當時的曆史文化背景下,韓愈挑戰當時科舉考試中的種種弊端,現在看來他的勇氣也是非常可敬的。可見他對學術的深思。韓愈後來倡導複古運動,更是對學術的深刻思考後所做的決定。

韓愈自己能夠做到勤學深思,並且以同樣的方式去教育他的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學術研究上辨別真偽,走上一條正確的學術道路。就拿年輕的詩人賈島來說,韓愈勸他還俗,幫他擺脫生活困境,耐心指導他寫文作詩,參加進士考試。“推敲”這個故事,是眾人皆知的。韓愈在為京兆尹時,有一次在路上,青年詩人賈島騎著驢撞到了韓愈乘坐的馬車上。韓愈沒有責備賈島,而是耐心詢問賈島口中正念叨的詩句。原來賈島騎著毛驢正反複吟著一句他剛寫成的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這個“推”,賈島拿不準,是“推”字好呢,還是用“敲”字為好。韓愈聽了,覺得這個青年人好學,是可造之才,於是也反複地沉吟起來,幫助賈島分析。最後決定用“敲”字為好。韓愈見賈島做詩歌如此勤奮深思,不覺對他很是欣賞,於是收他為學生。

韓愈對賈島耐心指導,勉勵他勤奮思考,在做詩歌上去粗取精,賈島終於學有所成。韓愈寫的《送無本師歸範陽》詩,對賈島的詩膽及詩藝高度讚揚:“(賈島)來尋吾何能,無殊嗜昌歜。始見洛陽春,桃枝綴紅糝。遂來長安裏,時卦轉習坎”的兩人相處生活,以及“欲以金帛酬,舉室常顑頷。念當委我去,雪霜刻以憯。獰飇攪空衢,天地與頓撼。勉率吐歌詩,尉女別後覽”兩人離別時的真摯感情,表現出韓愈對賈島的濃烈師生之情。賈島之所以能成為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固然與他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韓愈的幫助與指導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韓愈在教育上強調的“勤學深思,去粗取精”的為學方式,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十分科學的。魯迅先生強調“拿來主義”,也是強調要通過勤奮學習與思考,辨別真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韓愈所強調的為學方式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