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能夠在文化上取得巨大成就,最關鍵的在於他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他掀起複古運動,導源引流,形成一代風氣,澤被後世。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複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文從字順”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隻講形式不重內容的華而不實的文風。韓愈用他傑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後進寫作散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終於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豔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韓愈的《師說》是“古文”的代表作。
韓愈能夠在文化上做出承前啟後開拓新域的不朽業績,關鍵在於他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順應時代的需要,善於創新,從而獲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
貞元十五年秋、冬之季,韓愈終於完成了有名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奠定了在儒學上的堅實地位;以及他寫的關於文、道和古文寫作的《答李翊書》《與馮宿論文書》等,則奠定了韓愈在古文寫作上的領導地位。韓愈的名聲漸漸大起來了,許多有誌於古道、古文的青年士子紛紛向他請教。
可以想象,當時的一些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原有的書寫文體再也不適合文化發展的需要了,特別是六朝以來的浮靡文風,把文學引入了歧途。這時候,特別需要有人可以引導人們學習和掌握新的文化思想動態,需要有人引導使文學走入正常的軌道上來,走到《詩經》《楚辭》等古典文化所開創的道路上來。韓愈及時地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他以大無畏的創新精神,倡導複古,高舉複古運動的大旗,使現代文化與古典文化相對接,滿足當時人們的文化需要,因此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擁護,可謂應者雲集。
韓愈倡導的文化複古運動,以“修辭以明道”為綱領。可以說,韓愈、柳宗元是司馬遷以後最大的散文作家。他們不僅在理論上奠定了散文創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創作實踐上作出了典範,開創了一種擺脫陳言俗套、隨著語言自然音節、自由抒寫的文風。他們不僅恢複了散文的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實用範圍推廣了,使散文在傳統的著書立說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現自己的寫景、抒情、言誌的廣闊園地。如韓愈的《師說》《馬說》,柳宗元的《黔之驢》《捕蛇者說》等,都是散文中傑出的精品。
韓愈積極傳播文化複古運動,他對每一位來訪者都熱情接待,口講指畫,有問必答,集中如《與衛中行書》《答侯生問論語書》《答李秀才書》《答尉遲生書》《答陳生書》等,與《答李翊書》一樣,都是他教誨青年不厭其煩的記錄。貞元十八年,韓愈初為四門博士,在《與祠部陸員外書》中,向陸舉薦了十人:侯喜、劉述古、侯雲長等,這些人都是近年與他結識、向他請教過的青年學子中的佼佼者。雖然這些青年都是在下層,甚至是一些貧寒之士,但充分證明了宣揚古道、提倡古文是有廣泛社會基礎的,隻要有人登高一呼,可以形成雲河響應之勢。這些人都跟隨他倡導複古運動,使複古運動成了大的氣候,在中唐及以後的曆史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
韓愈是中唐繼往開來,獨樹高峰的偉大文學家。曆史給韓愈機遇,韓愈不辜負曆史重托,敢於站在曆史潮流的前頭,引眾流歸大海,創文學寫作與賞析法規於天下,使中國古代散文在他的倡導與實踐下轉軌變型,至宋再倡,千有餘年,他所創造的新型文學散文,成為中國散文的正宗而占據文壇。
《南齊書·文學傳論》雲:“若無新變,不能代雄。”韓愈之所以在唐一代能與李、杜鼎足而三,關鍵在於他能夠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變化與創新。韓愈詩文都很擅長,見識也比較高。在散文上,他主張複先秦、兩漢之古,以古為鑒;在詩歌創作上,他主張近學李、杜,但他同時認為,李、杜詩歌已經發展到了最高峰,要想在詩歌上有所創新,必須在李、杜的詩歌成就的基礎上再創造,把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發展更向前推進一步,開拓自立於詩壇的新境界,於是韓愈創造出了以醜為美,以奇險為特色的詩歌。這是韓愈在李、杜詩歌基礎上的再創造。
總之,韓愈看準了時代發展潮流,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創新,以自己獨特的膽識、智慧與氣魄而成為一位文學曆史上的轉折人物。唐代古文運動的勝利,是我國散文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它打垮了駢文的長期統治,開創了散文的新傳統,適應了曆史發展的需要。韓愈在古文運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他的與時俱進、善於創新的開拓精神,在現在我們的思想文化建設中也同樣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