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隋唐更替(1 / 1)

楊堅,是為隋文帝,他是個頗有作為的皇帝,他締造的盛世,史稱開皇之治。

他厲行節儉,然而他的太子楊勇卻奢侈鋪張,於是久而久之,楊堅對他的這個兒子不滿起來。

隋文帝的另一個兒子楊廣知道他父親的秉性,於是拿出了他精湛的演技,一是對楊堅所立的皇後獨孤伽羅極為孝順,二是厲行節儉行。他的表演很成功,加上獨孤伽羅經常在楊堅耳邊吹風,說楊廣有多優秀。於是楊堅廢掉了太子,讓楊廣成為了太子。

在曆史小說《隋唐演義》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楊廣在楊堅生病的時候,色膽包天,調戲他父皇的妃子,楊堅聽說了這件事,後悔不已,決定廢掉楊廣。然後楊廣先下手為強,害死了他的父親。

楊廣既然當了皇帝,,馬上暴露出他好大喜功的特點,大肆鋪張浪費,開鑿運河,三征高句麗,西巡張掖,營造東都。

他的所做所為,讓人們對他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他雄才大略,有人認為他荒淫無度。但他不恤民力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隋煬帝(即楊廣),他在位時期,徭役繁重,老百姓甚至砍斷自己的手足來躲避徭役,他們將其稱之為福手福足。三征高句麗耗費國力,導致全國叛亂四起。用小說家的話來說就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足見四海動亂。

楊廣見到四方動亂,看著鏡子悲哀著說:“好頭顱,誰當斬之。”後來,他死於巡幸江都時他手下宇文化及的兵變。

隋煬帝死了,當時反隋起義軍裏麵出了個很重要的人物,他叫做李淵,他於617年擁立楊侑為帝,618年,隋煬帝被殺,他又逼迫楊侑禪位,建國號唐,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

他的兒子李世民在掃平群雄中展示出非凡的才幹,李淵封他為秦王,天策上將,李世民戰功卓著,手下人才濟濟,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不安。他們一心想要除掉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讓手下在玄武門設伏,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的父親無可奈何,隻好讓李世民當太子,不久,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尊李淵為太上皇。

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他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大唐顯示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史稱貞觀之治。

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李世民登基後,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過宮廷藝術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裏,氣勢雄渾、感天動地。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中華民族鼎盛時期的象征,果然氣勢不凡。

但是這首樂曲的作用,遠不止此,後來,唐軍在危難之際,這首樂曲振奮了人心 創造了轉敗為勝的奇跡。